正确把握“主体”“主导”关系形成最强教学合力湖北老河口市光未然小学张晓静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教会学生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和谐是当前教改的一项根本性的工作。一、要强化学生主体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核心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一般指有健全意识、能够能动地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学生主体,则指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人,主要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个体。他们虽然处于发展之中,但与成人—样,是能够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主体。一方面,能积极作用于自然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还能积极作用于自身,认识自我,调节与完善自我在认识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促进自身的发展。而自我的发展与自主意识的增强又将反过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积极作1用于世界、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活动的主体、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明确学生是主体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开始这一工作。用通俗而实际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学习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提高素养、符合时代要求,成为栋梁之才。使他们确认学习是自己的事,师长只能引导、帮助而不能包办代替,有主人翁感。要养成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或活动进行计划、检查与反思的习惯。这里,关键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探索。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事事依靠教师排忧解难,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发挥。因此,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一定程度的独立活动有关,包括教师引导下的和个人进行的独立恬动。学习只有通过个人积极进行的独立观察、思考与作业,以及独立评价、选择与反思、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发展其智慧、才能与个性。再次,激励学生努力去自我实现。学生2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与他们满足一定的欲望、需要与目标相联系的,包括近期的各种具体需要,如好奇与求知欲,争取好成绩,得到老师父母的表扬等;也包括中远期各种目标与理想如改变学习落后状况,发展爱好与专长,成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等。在教育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使学生从实现近期的各种欲求入手,培养他们学习与工作的初步兴趣与信心,逐步发展到能实现自己确定的较远大的目标,形成一种自觉的、稳定的内在动力,使之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创造性。二、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传统教学论中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之间存在厚此薄彼的认识,其实二者之间关系应该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必须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核心,是服务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离开学生这一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予先决定和设计,相反,学生决定不了这些3他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是未知的。教师之所以起主导作用,通常是因为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职责。闻“道”在先,而且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方法等,他都是应该已经掌握的;而学生才准备闻“道”,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在成长发育时期,知识和经验都不丰富,智力和体力还不够成熟还缺乏一定深度的认识辩别能力,他们不可能掌握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教师之所以起主导作用,还有其更深刻的根椐。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固然代表不了学生的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全部,但他是环境和教育的综合体,象聚光镜一般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集中起来,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动、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获得的知识思想和能力等等,都不可能是自生先验的东西,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吸收来自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教育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老师。教学实践一再表明,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必须坚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