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17.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18.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20.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2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24.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2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26.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7.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28.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29.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30.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31.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32.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33.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34.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35.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36.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37.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38.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39.一般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型。40.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有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41.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42.由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的认识,而扩展到对其余品质的社会心理效应是晕轮效应。43.知觉过程中人们能够迅速从背景中识别出知觉对象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44.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发现,儿童至成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呈犬齿状分布。45.美国学者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创造方法是智力激荡法。4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47.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48.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49.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50.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51.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52.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