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总结平果县第七小学黄春燕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校门,对小学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奇,同时又那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他们就如同一张白纸,等着老师在上面为他们图画美丽的色彩。我们这里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所以,我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让孩子走好这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呢?我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实施正面教育,培养自律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积极合作,共同探索,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一年级学生刚入校,课堂常规还不懂,在幼儿园里的自由习惯还在延续。上课时喝水、随意走动、随便说话,等等。而一到一年级,就要求他们坐好,并且认真听讲,往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产生问题行为或人际冲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单纯、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正面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我班的罗荣军小动作较多,注意不够稳定,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自律能力较差。课堂学习过程中,他把课桌椅当“秋千”,摇来晃去,弄得桌椅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妨碍了自身良好的听讲习惯的形成。下课以后,我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进行了谈话。当我告诉他,因为他在课堂上把课桌椅弄疼了,课桌椅发出了哭声,影响了小朋友上课时,他对我说了一句悄悄话:“老师,我再也不让桌子和椅子哭了,我要和它们做好朋友。”果然,以后上课时他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的,没有把桌椅弄响过。我时常在课堂上看到他那张幼稚的脸,不由地深深感到正面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所收到的教育效益是不可估量的。2、积极评价,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新生入校后,吃零食的现象极为普遍,在班级的废纸篓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吃剩的面包、水果、方便面等。我想,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如果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零钱的坏习惯,怎能健康成长呢?于是我就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古诗《锄禾》,讲了书中蕴含的深意,然后又召开“我得储钱罐”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们讲了自己的储钱行为,并且怎样支配这些钱。还利用放学时间,让执勤的学生观察,不要买零食。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教师应要求学生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算式要规范、美观。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应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5、规范书写的习惯。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6、培养儿童专心致志的习惯。学生学习时养成凝神静思、专心致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如有些儿童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时不能进入状态,有一点动静就离开作业思路,然后又从头开始集中注意力。这显然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培养儿童专心致志的习惯。7、培养儿童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