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书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案例及反思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指导学生读书做笔记的方法。3、使学生懂得持之以恒,逐步养成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2、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唤起体验:1、师谈话,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收获更大?2、出示:⑴鲁迅的“文献法”。从文献中收集。为了研究中国小说史,鲁迅从上千卷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⑵朱熹的“三到法”。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⑶予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⑷胡适的“精博法”。所谓“精”,就是四到:眼到,口到,心到和手到。所谓“博”,就是要博览群书。3、探讨,说说各自的想法。引导学生说说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4、教师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二、观看插图,让学生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1页插图。(1)上面一幅图上的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2)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园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要用钢笔做笔记;书写要工整;笔记要做在专用的卡片上等等)(3)第2页下面的2幅图和第3页上面的3幅图,都是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1)摘抄。内容: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科普知识……方法:分门别类的摘抄。种类:标准卡片、自制卡片或摘抄本。(2)编写提纲。华罗庚曾说:“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那么怎样变薄呢?交流。A、整理资料。相关的资料很多而凌乱,需归纳、总结。B、理清脉络。如果文章很长,文章大体的脉络理清,掌握主要内容。C、读书卡片。注明题目、作者信息、写作目的、各段内容、阅读体会。(3)写读后感受。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出示两篇读后感范文,读读想想,读后感的写法。A、要有真情实感B、可以结合读过的文章内容C、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D、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4)除以上三种外,平时我们还要注重——随文批注。(语文课堂学习中)三、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四、引导学生尝试做读书笔记。1、第一课《师恩难忘》2、学生阅读,交流:你觉得可以从哪几方面做好笔记,尝试一下。3、教师巡视指导,多做点拨。5、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6、展示同学们所做的读书笔记。五、教师小结。教学反思:一、读书做笔记教学之初,让学生交流已经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介绍自己养成了爱护图书、坚持写日记、读书做笔记等好习惯,特别是有几名学生交流了如何读书做笔记:边读边思考,有一些想法就在旁边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读到精彩的词句可以做个记号,摘抄下来,写写读后感受等。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值得其他学生学习,我充分表扬了这些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当堂进行练习,让学生读读自己喜爱的文章,在“采蜜本”上完成一篇摘抄笔记。二、随时使用工具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随时使用工具书的意义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中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几种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班上作交流,并指导学生到书店购买或到图书馆借阅工具书。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了在平时是如何使用工具书的,孩子们从借助字典认识字到查词典理解词语,再谈到近反义词的查阅,作文中引用格言、歇后语等,甚至对感兴趣的植物也可查阅百科全书,看来一部分学生已经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