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罗田县白庙河乡鸡鸣小学许爱军抽象概括是从已知的感性材料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已知的感性材料进行去伪存真,排除、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次要因素,抽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一些基本概念。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进而推理出普遍规律的一种推理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初步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而概括和推理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比较高一些的层次。通过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可以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级知识要点中,有不少的内容是要求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在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时,可以适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在科学课中如何进行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呢?一、选择好学生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科学教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恰当的安排了教材内容。中年级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加速期,是个转折点,因此,中年级学生是重点培养对象,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渗透,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进行巩固,搞好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二、训练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思维的方法步骤。教师可以根据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的课文,按照课文结构进行安排好方法步骤。在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级内容中,要求学生认识果实的特征,教学时可以找几种果实,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经过抽象概括在它们的相同点中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抽出本质的东西;最后经过归纳推理,推想出其它果实也有此特征,就是所有的果实内有种子,从而形成概念。又如,要求学生认识在一般情况下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做水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再让学生做煤油、酒精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实验,从而归纳概括出: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用各种固体做受热受冷体积变化的实验,发现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让学生用空气做受热受冷体积变化的实验,发现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再指出其他气体也有这个性质,从而归纳出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一个规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按照课文结构,通过一定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熟悉并掌握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步骤,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能力。三、加强学生观察、实验和比较能力的培养,为进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开辟其途径。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步骤来看,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感性材料,为学生观察和实验做好准备,要求观察材料应该比较典型,便于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实验材料应该精心选择,精心搭配,具有比较好的结构,这样实验效果就好,便于学生形成规律。观察和实验材料必须有足够的数量,能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样,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其次,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比较能力,能让学生顺利地由观察、实验活动向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活动的过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规律。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比较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搞好低年级的科学课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比较能力,为学生读中年级时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服务。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课堂教学的许多事例都表明,学生掌握某一概念和规律之前,观察和实验的感性材料很丰富,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启发式提问和实验观察,要求教师启发引导要简明扼要,正确易懂,能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某一概念或规律,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比如,金属能导电这一概念的形成就是如此,教师先把铜片接在已设计好的电路上,小电珠就亮了,把铁片接在电路上,小电珠也亮了,再把铝丝接在电路上,小电珠又亮了,但把干的木条、橡皮接在电路上,小电珠都不亮,启发学生知道前者是导体,由铜、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