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不是学生的唯一“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肯定了人的能力多样性,人才的多样标准对这句话我是深有感触。我们班上有一位叫王杰的女同学,上课老是拖拖拉拉,不是踏着铃声就是迟到,可谓屡教不改。光这还不算,学习成绩是一塌糊涂,其他的缺点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做业做不完;做课间操时,她那动作要多别扭有多别扭,要多滑稽有多滑稽……我对她也是早已失去了信心。将她的座位调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的视线里的王杰好像已销声匿迹了。可是,今年春天,她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身上的前后鲜明对比、强烈反差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关注。今春学段,我们全市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要质量热潮,伴随着大潮而来的,就是我们教师纷纷针对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我呢,作为班主任,则将学生座位重新编排了一下,并且每小组内都是好对差,以便“一帮一”活动的开展。王杰和吴炜一组,吴炜的帮助对象就是王杰。一次自习课上,我无意中发现了班级作品展示栏内吴炜的手抄报设计得别具一格于是赞不绝口,谁知吴炜却不好意思地说:“这还是王杰帮我设计的”。“真的!”我故作吃惊地问,“看不出来嘛,王杰还有这一手!”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本来我并没当回事,人家办的就是好嘛!可是我的无心之举,却引来了王杰的一系列悄悄变化:最早来学校的是她!默默帮助其他组打扫卫生的是她!上课专心听讲的有她!课余请求别的同学指导做操的是她!……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王杰同学的努力换来了同学们的赞誉,老师的肯定!这不,她正在我们的期望中稳步前进着……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让我们的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充满人性,王杰同学的可喜变化再一次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与认同,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为孩子的将来打下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