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析从化市灌村中学李紫殿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较好地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是贯彻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本文就:“中学生物学课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一粗浅的探析。关键词:自主学习鼓励教育学习意识注重知识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精神和创造性心灵的发展。正基于此,新课程改革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呢?一、创建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其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自身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培养,因而,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将学习的空间由讲台向学生的座位乃至更大的范围扩展。1、课始预习:让学生在讲课前10分钟进行预习,预习过程让学生做到读、思、记相结合:即读所学内容;思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和“探究”;记要点、疑点、难点。如讲述“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节时,学生先观看一段录像,读有关内容后思考:为什么交通警察咽炎的发病率比园林工人高?为什么社区提倡多种草植树?2、课堂交流:在学生已初步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问学生:“关于这一知识,你已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自学一遍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这些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而且有选择地针对新知识,唤起脑中的知识储备去同化新知。同时,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例如讲述“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时,学生在家里已进行实验,上课时带着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一位学生拿着长得很茁壮的蒜苗喜滋滋、有条不紊地讲述:“我把蒜瓣放在杯子里,加一部分水,然后放在阳台上,一周后就长成了今天的模样。”另一位学生拿着瓶盖盖得紧紧的、水完全淹没绿豆的瓶子,不好意思地举起了手,站起来说道:“我的种子变臭了,更不用说发芽了。”……同学们共享成果,互相质疑,互相交流,气氛异常活跃,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课堂。二、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1、爱心鼓励教育:自信心不足的人,往往过于敏感,自惭形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学生只是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却把自己看作一切不如别人。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更不敢提出问题,实验课不敢动手,不敢设想。对此,教师力争将自己的爱心、激情、微笑、幽默带进课堂,用自己富于变化的眼神和形象生动的语1言渲染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2、科学事实教育:告诉学生,人们都有成功的基础,仅大脑皮层就有14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相邻细胞之间相互联系,这种联系的数量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人脑与电脑相比较,电脑的计算速度是4亿次/秒,人脑是2亿亿次/秒,人脑的信息储存量可能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可见人脑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人类最大的悲剧不是令人恐怖的瘟疫,不是连年的战争,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又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有所作为,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唤起学习的欲望。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再是纸上谈兵了。三、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1、着力于引导: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觉地思维。例如在“激素调节”一节中,胰岛素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又难理解,教师要着力于引导,用科学有趣的例子设疑:切除胰腺的狗,它的尿会引来许多蚂蚁,这是为什么?学生对这一问题由好奇产生兴趣,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