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本—量—利分析第一节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第二节本—量—利分析(一)盈亏临界点分析(二)实现目标利润分析(三)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第三节本—量—利分析的扩展(一)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二)不确定状况下的本—量—利分析WHAT-IF分析企业销售量、价格、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会是多少?企业想要保本,销售量必须达到多少?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盈利,销售量必须达到多少?市场价格下降了,要想维持现有的利润水平,销售量必须增长多少?企业降低价格可以促进销售,价格究竟应为多少,才能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扩张带来了固定成本的增加,销售量必须增加多少才能弥补固定成本的增加?第一节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相关范围假设模型线性假设产销平衡假设品种结构不变假设1期间假设2业务量假设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3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本•量•利分析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利润==销售单价×销售量=px=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bx符号为P总成本符号为a说明说明说明说明本•量•利分析的意义本•量•利分析(或CYP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是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变量关系的一种专门方法。第二节本—量—利分析1、盈亏临界点分析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利润等于零,则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或销量×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a.按实物量计算的盈亏临界点: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量)(FCVCVSPV)(VC-SPFCVSP-VC即为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又称为盈亏分歧点、保本点等。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1、盈亏临界点分析例1:(见书P66例3-1)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SPVCSPFC/VC-SPSPFCSPVVC-SPFCV,可得由贡献毛益率)(2500305050000VC-SPFCV件%40503050SPVCSP贡献毛益率)(125000%4050000SPVC-SP/FCV元1、盈亏临界点分析c.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表明企业在保本状态下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假设前例中企业正常销售量为4500件,则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为2500/4500×100%=56%,即该企业的作业率只有达到56%以上,才能取得盈利,否则就会发生亏损。d.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量(额)或者现有销售量(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的差额。安全边际表明企业的销售量在超越了保本点之后,到底有多大的盈利空间,超出安全边际部分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才能形成企业的利润。%100正常销售量(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100量现有销售量或预计销售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安全边际率1、盈亏临界点分析企业利润的计算可以借助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上式左右同除以产品销售收入,则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销售收入销售单价单位产品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安全边际销售数量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安全边际销售数量利润盈亏临界图(1)传统式传统式是盈亏临界图最基本的形式,其特点就是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下,从而清楚地表明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动的特征。(绘制方法见书P68页)例2: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销售单价为60元,正常销售量为30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5元,该企业传统盈亏临界图如下图所示:盈亏临界图成本:y=50000+35x销售收入:y=60x盈亏临界点变动成本销售量(件)(2)贡献毛益式特点是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其绘制方法见书P69)按例2中的数据绘制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如下图所示:成本与销售收入销售量(件)(3)利量式特点是将纵轴上的销售收入与成本因素略去,使坐标图上仅仅反映利润与销售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绘制方法见书P69)利润(元)销售量(件)贡献毛益(4)单位式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