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旅游景观欣赏原理第十四章旅游景观欣赏原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景观美欣赏第一节自然景观美欣赏第二节人文景观美欣赏第二节人文景观美欣赏第三节旅游观赏分类与方法第三节旅游观赏分类与方法教学要点教学要点::··自然景观美的特征及欣赏原理自然景观美的特征及欣赏原理··人文景观美的特征及欣赏原理人文景观美的特征及欣赏原理··旅游审美类别和方法旅游审美类别和方法第一节自然景观美欣赏第一节自然景观美欣赏一、一、自然景观美的特征自然景观美的特征二、二、自然景观美欣赏自然景观美欣赏自然景观是指能使人产生美感自然景观是指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的地域组合,主的自然环境和物象的地域组合,主要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辅之以光照要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辅之以光照、植被、动物、风云或雨雪等基本、植被、动物、风云或雨雪等基本要素,能够表现自然美不同形态的要素,能够表现自然美不同形态的空间综合体。主要包括山景、水景空间综合体。主要包括山景、水景、海景、地景、云景、洞景、华景、海景、地景、云景、洞景、华景、林景等。、林景等。一、自然景观美的特征1.1.形式美:感性形象的美形式美:感性形象的美1.1.形式美:感性形象的美形式美:感性形象的美11.视觉美(形态美:地象、.视觉美(形态美: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天象之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色彩美)的综合美;色彩美)22.听觉美.听觉美33.嗅觉美.嗅觉美2.2.变幻美:瞬息万变,变幻美:瞬息万变,气象万千气象万千2.2.变幻美:瞬息万变,变幻美:瞬息万变,气象万千气象万千11.四季之美:四季变化.四季之美:四季变化22.天象之美:天象变化影响景物.天象之美:天象变化影响景物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如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如佛光、佛光、海市蜃楼、海面色彩。海市蜃楼、海面色彩。33.动静之美:景观的动与静;.动静之美:景观的动与静;动态观赏的变换动态观赏的变换3.3.组合美:互相映衬、组合美:互相映衬、比照、融合的综合美比照、融合的综合美3.3.组合美:互相映衬、组合美:互相映衬、比照、融合的综合美比照、融合的综合美11.自然美的多面性.自然美的多面性((11)差异性: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性: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地形位置所形成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地形位置所形成的差异景观的差异景观((22)二重性:美丑共存于一物)二重性:美丑共存于一物22.统一美.统一美((11)优美与壮美的有机统一)优美与壮美的有机统一((22)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4.4.人文美:人化的自然人文美:人化的自然4.4.人文美:人化的自然人文美:人化的自然11.附会美:附会于山水景物的风物.附会美:附会于山水景物的风物传说把神秘的、超自然的或人为的生传说把神秘的、超自然的或人为的生气与活力灌注到静态的景物之中,从气与活力灌注到静态的景物之中,从而构成动态的、富有文化、情感和精而构成动态的、富有文化、情感和精神内涵的景物形象。神内涵的景物形象。22.象征美: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象征美: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情化。不少自然景观因观赏者的文化情化。不少自然景观因观赏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想象力的积极作用,表现心理和审美想象力的积极作用,表现出某种具有人文内涵的象征美。出某种具有人文内涵的象征美。二、自然景观美欣赏二、自然景观美欣赏(一)山体景观美欣赏(一)山体景观美欣赏1.1.山体景观的自然美山体景观的自然美形象美是核心和基础形象美是核心和基础2.2.山体景观的人文美山体景观的人文美宗教与名山融合,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宗教与名山融合,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黄山黄山泰山泰山峨眉山峨眉山(二)水体景观美欣赏(二)水体景观美欣赏1.1.形态美有规律的动态美,海洋、江河形态美有规律的动态美,海洋、江河、涧溪、瀑布等千种形态、万般风情、涧溪、瀑布等千种形态、万般风情2.2.声音美瀑布的轰鸣、泉水的淙淙、大声音美瀑布的轰鸣、泉水的淙淙、大海的咆哮海的咆哮3.3.影像美实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