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授课人审核人班级授课时间课时语文保育(1)(2)11.1948课题拿来主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犀利语言特点。3.学习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学习重、难点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导学过程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导入:介绍鲁迅的创作与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傍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合作探究本杂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自己来拿。1.分析“闭关主义”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2.分析“送去主义”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答案是: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一-”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问: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一一“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否定送去主义4.分析“送来主义”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否定送去主义5.总结: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送来主义,大受其害。所以,我们要一一自己来拿。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8节论证的是一一怎么拿来。(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达标检测冠冕()脑髓()吝啬()蹩进()鱼翅()自诩()残羹冷炙()鸦片()礼shang往来()国cui()kou头()can头()ni6登()针jiti()pi如()教后反思科目授课人审核人班级授课时间课时语文刘霞保育(1)(2)11.2249课题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犀利语言特点。3.学习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学习重、难点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导学过程教学设计自主学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冠冕()脑髓()吝啬()蹩进()鱼翅()自诩()残羹冷炙()鸦片()礼shang往来()国cui()kou头()cGn头()m6登()针jiU()p及D()合作探究1、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写出来: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一一煤矿丰富他发疯而死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一一只送去,不拿来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