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让城市供水插上现代化的“翅膀”管理人员只需坐在供水调度大厅,通过监测平台,即可随时感知管网的瞬息变化;自来水如发生爆管,能第一时间精准定位,根据需要直接向附近的管网巡检人员和车辆下达抢修指令;查用水量、交水费、知晓停水信息,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借我市“智慧城市”风潮正劲之势,城市供水也迎来一次巨大的变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引入水务行业,“智慧水务”建设使城市供水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绍兴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技术在全国的推广,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项目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浙江省首个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现代化营业所在我市的落地生根,使绍兴市的城市供水现代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例。智慧水务让城市供水更安全数字化的供水调度中心10月24日上午,绍兴市水务集团供水调度值班员杨敏正紧盯着面前的电脑显示屏,屏幕上各个监测点的水质、水压、流量等上百个监测数据不停地在闪烁跳动着。11:15,分区计量系统突然发出自动报警,杨敏立刻意识到局部区域水量出现异常。经系统分析比对,判断城西大树江附近水量每小时突增300方,极有可能发生爆管。11:20,调度发出指令要求巡查人员立即在指定区域进行排查。11:55,巡查人员在大树江西侧正在施工建设的镜悦府小区内发现自来水管道被挖破,于是立即组织抢修,及时排除隐患,确保供水安全。调度值班员通过“智慧管网”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片区水量异常,从预警爆管、分析比对、关联锁定到发出指令,一般只需5-6分钟,为下一步应急抢修工作的开展赢得了主动。这只是智慧管网系统中“分区计量子系统”应用于管网安全的一个缩影。2014年,市水务集团在原有较为完备的“数字管网”的基础上启动“智慧水务”建设,以物联网、移动、管网仿真技术,建立完善了供水管网地理系统(GIS)、调度SCADA系统、分区计量系统、管网巡检系统、水力模型系统、热线呼叫系统、营业管理系统、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八大系统”,实现了“一张图管理、一双眼监控、一张网监测、一条龙巡检、一本帐管理和全仿真模拟”。在“智慧管网”信息平台上,分区计量系统将整个供水区域分划成为5个计量大区、38个计量小区、1095只小区总考核和15500只单元考核表,为划小计量单元格、及时掌握水量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在管网地理系统里,每一根供水管网的埋深、口径、材质都有最精准的记录,每一个供水设施的属性、信息、参数都将获得最直观的体现;在调度系统上,有179个压力点、45个水质点、106个流量计监测点、143个高层泵房监测点……每天产生的数据数以万计,有了这些“千里眼”,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得到了有效保障。“智慧管网”能对整个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进行智能分析预测和处置响应,做到提前预知、早做决策、杜绝隐患、保障安全、改善服务,实现对管网设施的远程智能监控及有效管理。该项目于今年5月2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住建部示范工程项目技术评估和鉴定。10月27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在绍兴市召开了“中国城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技术交流会”,推广绍兴的“智慧管网”经验。智慧水务让供水服务更高效24小时服务的水务热线“你们来得好快呀,我打电话还不到10分钟呢,效率真是高!”11月4日,看到抢修人员仅用8分钟就赶到家里帮助修复阀门漏水,家住世合新村21幢203室的居民董师傅连声称赞。2013年起,市水务集团向社会公开承诺:凡是主城区二环线以内的自来水居民用户,只要家中出现供水异常问题向水务热线求助,承诺20分钟内即上门,全年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二环线以外的乡镇农村为30分钟。为保证服务承诺的兑现,水务集团对热线服务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升级后的服务系统,热线人员利用巡检系统GPS定位,可以轻松发现抢修人员所处位置,便于工单按照就近原则及时下派。抢修人员接到工单后,能迅速出动赶往用户家中,到达后用手机拍摄现场的照片,系统自动上传给85117474热线服务中心后台。当抢修人员完成工作后,再将服务好的现场照片发给后台。根据这一套系统控制,热线人员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抢修人员何时到达,何时抢修完毕,是否可以接下一个任务,进一步强化了热线受理对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