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培训课时授课计划课程名称:理论课顺号:5累计:10课题:道岔几何尺寸检查及病害分析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认知目标:使学员了解掌握道岔几何尺寸检查及病害分析能力目标:培养学员对这几方面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情感目标:通过师生沟通、使学员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新课重点、难点与解决措施:重点:道岔几何尺寸检查难点:道岔病害分析措施:详细讲解课堂类型:讲授课教具与挂图:授课日期授课课节授课班级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与措施2′5′3′40′Ⅰ、组织教学:请班长报告人数,填写班级日志Ⅱ、复习旧课:什么是道岔?Ⅲ、导入新课:由复习提问自然导入。Ⅳ、讲授新课:道岔几何尺寸检查及病害分析一、道岔设备检查原来养路工长对管内正线、到发线道岔,每月应检查两次,对其它道岔,每月应检查一次。检查时对轨距、水平、三角坑应全面检查、记录,对轨向、高低及设备其它状态应全面查看,重点记录,对伤损钢轨、和焊逢应同时检查养路车间主任对管内道岔,每季至少应全面检查一次,并作好记录。工务段长、副段长和主任领工员每季应有计划检查道岔设备,并着重检查重点地段和薄弱处所。工务段长(副段长或主任领工员)、养路车间主任对管内正线每月至少用添乘仪检查一遍。发现不良处所和不良地段,应及时通知工区整修,并在段添乘仪检查记录簿上登记。各类道岔检查的检查部位各不相同,检查的顺序往往也因人而异,要遵循一般检查的方法。1.单开道岔的检查方法首先要记录检查道岔所在车站站名,道岔编号、型号,然后再按下图及表所示部位检查道岔各部的轨距和水平。道岔的检查,除检查的道岔轨距、水平以外,还应检查轨向、高低。并需检查转辙部分:在第一拉杆处的最小动程,直尖轨是否小于142mm,曲尖轨是否小于152mm,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是否小于学导式教学法33′180mm,12号提速道岔是否小于160mm;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是否密靠,尖轨是否旁弯和拱腰;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是否低于基本轨2mm及以上;尖轨工作边是否有伤损,轮缘是否有爬上尖轨的可能;滑床板支距板安设的位置是否正确,有否磨耗超限;基本轨与尖轨竖切部分是否全部密贴;顶铁和轨撑是否起作用;各部螺栓是否松动,缺损或代用;连接杆是否有挠曲、变形、作用不良。在检查基本轨部位时,要根据轨距及轨向,以及尖轨旁弯和耳铁与尖轨之间加垫的情况,判断基本轨弯折点的位置及弯折量是否过大或过小;基本轨垂直磨耗的情况,50kg/m及以下、60kg/m及以上钢轨,在正线、到发线、其它站线上有否超过各自的规定。辙叉心、辙叉翼在检查辙叉部位时,要检查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轨垂直磨耗(不含辙叉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60kg/m及以上钢轨有否超过各自的规定。辙叉心、辙叉翼轨面是否有剥落掉块,其长度是否超过15mm,深度是否超过3mm;道岔护轨螺栓是否齐全,作用良好;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尺寸是否符合标准。在检查连接部分时,导曲线目视是否圆顺,支距是否超限;设置超高的导曲线是否超限;轨道加强设备,如防爬器、防爬支撑是否齐全、离逢或脱落;设置的绝缘接头轨逢及绝缘装置是否合乎标准。以上这些检查结果,以及其它异常,不合标准的状况都应记录在道岔记录簿内,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安排临时补修或经常保养。二、道岔病害分析学导式教学法产生的道岔病害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点: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侵害等等。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随着各种新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一)道岔结构缺陷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