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水力计算(CJJ34-2010第7.章)6.1设计流量(CJJ34-2010第7.1节)6.1.1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热水供热管网设计流量及生活热水热负荷闭式热水热力网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1.2生活热水热负荷开式热水热力网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1.3当热水热力网有夏季制冷热负荷时,应分别计算采暖期和供冷期供热管网流量,并取较大值作为热力网设计流量。6.1.4当计算采暖期热水热力网设计流量时,各种热负荷的热力网设计流量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热力网采用集中质调节时,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的热力网供热介质温度取相应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回水温度;承担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热力网供热介质温度取采暖期开始(结束)时的热力网供水温度。采用集中质调节时,采暖热负荷热力网流量在采暖期中保持不变;通风、空调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的调节规律相似,热力网流量在采暖期中变化不大。因采暖期开始(结束)时热力网供水温度最低,这时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热力网流量最大。(2)当热力网采用集中量调节时,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的热力网供热介质温度应取相应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回水温度;承担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热力网供热介质温度取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1采用集中量调节时,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流量在采暖期中保持不变;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的热力网流量,随室外温度下降而提高,达到室外计算温度时,热力网流量最大。(3)当热力网采用集中“质—量”调节时,应采用各种热负荷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热力网流量曲线叠加得出的最大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采用集中“质—量”调节时,各种热负荷的热力网流量随室外温度的变化都在改变,由于调节规律和各种热负荷的比例难于事先确定,故无法预先给出计算方法。开式热水热力网,直接取用热力网的供热介质作为生活热水使用,双管开式热力网由于有一部分水在用户处被用掉,热力网供水管和回水管的流量不同。在CJJ34-1990规范中考虑到两管分别进行水力计算不方便,采用一个生活热水等效流量系数0.6,取供、回水管的平均压力降统一进行水力计算。因目前计算机已普及,供、回水管分别进行水力计算已无困难,所以条文中不再规定等效流量系数。6.1.5计算承担生活热水热负荷热水热力网设计流量时,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并联或两级混合连接时,仅应计算并联换热器的热力网流量;当生活热水换热器与其他系统换热器两级串联连接时,热力网设计流量取值应与两级混合连接时相同。生活热水换热器与采暖、通风、空调或吸收式制冷机系统的连接方式,分为并联和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等方式。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小时,一般采用并联方式。当生活热水热负荷较大时,为减少热力网的设计流量,可采用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方式。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方式,其第一级换热器与其他系统串联,用其他系统的回水做第一级加热,而不额外增加热力网的流量,第二级换热器或串联在其他系统以前供水管上或与其他系统并联,这一级换热器需要增加热力网的流量。计算热力网设计流量时,只计算因生活热水热负荷增加的热力网流量。6.1.6计算热水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时,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取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计算热水热力网支线设计流量时,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根据生活热水用户有无储水箱按CJJ34-2010第3.1.6条规定取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或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6.1.7蒸汽热力网的设计流量,应按各用户的最大蒸汽流量之和乘以同时使用系数确定。当供热介质为饱和蒸汽时,设计流量应考虑补偿管道热损失产生的凝结水的蒸汽量。蒸汽热力网生产工艺负荷较大,其负荷波动亦大,故应用同时系数的方法计算热力网最大流量。同时系数推荐值的说明详见第3.1.5条。对于饱和蒸汽管道,由于管道热损失,沿途生成凝结水,应考虑补偿这部分凝结水的蒸汽量,对于过热蒸汽,管道的热损失由蒸汽过热度的热焓补偿。6.1.8凝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蒸汽管道的设计流量乘以用户的凝结水回收率确定。6.2水力计算(CJJ34-2010第7.2节)6.2.1水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供热系统的管径及热源循环水泵、中继泵的流量和扬程;2分析供热系统正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