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胸二、胸腔积液三、肺脓肿四、脓胸五、血胸胸膜腔负压:【静水压—胶体渗透压】。正常的压力范围为:吸气末:-10cm~-5cm呼气末:-5cm~-3cm胸水循环胸水循环1.1.产生产生: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的体循环血管。2.2.吸收吸收:壁层胸膜的淋巴管微孔进入淋巴导管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横横隔和胸腔下部纵膈胸膜(水往低处流)隔和胸腔下部纵膈胸膜(水往低处流)。胸腔积液与吸收的旧机制mechanism壁层胸膜(体循环毛细血管)胸膜腔脏层胸膜(肺循环毛细血管)静水压30胶体渗透压34腔内负压-5胶体渗透压+52434胸液循环与有关压力(cmH2O)关系示意图结果35-29=629-29=0一、气胸分类:(一)自发性、外伤性、医源性(二)原发性、继发性(三)临床分型:1.闭合性气胸;2.开放性气胸;3.张力性气胸(一)临床资料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负压),造成积气状态。压缩肺影响吸气+静脉回心血流受阻。20%为临床处理值。气胸穿刺: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液体引流:腋中线和腋后线6-8肋间隙;(2+6=8)。主要表现为胸部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等。1.自发性—2.继发性—好发人群多见瘦高、男性青壮年老年慢性患者病因可能与非特异性瘢痕或弹性纤维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关肺TB、COPD、肺癌、肺脓肿、尘肺1.诱因(肺泡内压力迅速增加)2.病因1从高压环境突然进入低压环境;如航空、潜水作业。肺泡肺泡--胸腔胸腔之间形成破口之间形成破口::肺过度充气肺过度充气2【用力过猛,剧咳、屏气、大笑胸壁胸壁--胸腔胸腔的交通的交通::外伤外伤3持续人工正压呼吸加压过高胸腔内微生物产气胸腔内微生物产气1、开放性气胸典型表现:——纵隔扑动:吸气时移向纵隔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分析?)。2、张力性气胸典型表现: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1、X线为主要的辅助诊断:纵隔旁出现透光带示有纵隔气肿。2、【气胸线】:(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以外透亮度增高,无肺纹可见。有时气胸显示不清晰,作呼气位胸片。【内为压缩的肺组织】。3、大量气胸时,肺脏向肺门回缩,外缘呈弧形或分叶状,注意与中心型肺癌鉴别。4、大量或张力性气胸示纵隔及心脏移位。(二)影像表现(二)影像表现5、胸膜积气导致的左肋膈角扩大被称为【深沟征】深沟征】。12液气胸: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1314气胸线-压缩的肺边缘压缩肺边缘15深沟征液气胸17纵膈旁气肿(白色箭头所示)。由于空气聚集在右心缘处,因此右心缘特别清晰(透明箭头所示)。已置入右侧胸腔的引流管(箭头所示)。广泛皮下气肿男性,25岁,胸痛1天。左侧自发性气胸男性,44岁,胸闷胸痛低热6周。右侧液气胸液气胸(三)治疗目的(goal):促进患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减少复发。方法1.保守治疗2.排气疗法3.化学性胸膜固定术4.手术具体办法1.(<20%),7--10d内可吸收。气胸发生后24--48h内有可能症状加重。2、严格卧床休息,酌情予镇静、镇痛、吸氧(<40%浓度)。1、穿刺抽气:闭合性气胸积气量>20%,可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1000ml/次。高压性气胸:紧急抢救时:消毒针/大注射器插入胸腔排气;2、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压力:水封瓶侧导管于水面下1--2cm,使胸腔压力保持在1--2cmH2O以下。高度:水封瓶应放在低于患者胸部的地方,水位>50cm,以免瓶内的水反流入胸腔。拔管:未见冒出气泡1--2天后,患者不感到憋气,听诊呼吸音恢复,经透视或胸片肺已全部复张,可拔管。胸腔内注入硬化剂,产生无菌性炎症,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从而消灭胸膜腔隙。预防复发,适应症: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双侧气胸、合并肺大疱、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药物:四环素粉针剂、灭菌精制滑石粉、50%葡萄糖等。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气胸—长期气胸,血气胸,双侧气胸,复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引流失败者,胸膜增厚致肺膨胀不全或影像学有多发性肺大疱者。二、胸腔积液(一)临床资料胸腔积液胸腔积液:胸膜腔中的液体的吸收和渗出平衡失调吸收和渗出平衡失调,导致大量液体淤积在胸膜腔内(正常5-15ml)。常见疾病胸膜炎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肺梗死、膈下炎症、急性胰腺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