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性食品第一节胃肠道功能与人体健康一、胃肠道的功能(一)、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二)、对机体的屏障保护作用。1.糖的消化吸收淀粉口腔淀淀淀胃小肠胰淀淀淀淀淀淀蔗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葡萄糖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血液a-淀粉酶:一种淀粉内切酶,只能从淀粉分子内部随即水解a-1,4糖苷键。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和含a-1,6糖苷键的各种分支糊精。(一)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化过程——自胃中开始,在小肠中完成。胃中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对蛋白质肽键作用特异性差,产物主要为多肽及少量氨基酸。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多肽碎片胃酸、胃蛋白酶(pepsinogen)(pepsin)•胃蛋白酶对乳中的酪蛋白有凝乳作用,使之在胃停留时间长,利于充分消化,对乳儿较重要。2.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小肠中的消化——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胰蛋白酶及其作用胰酶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酶,最适pH为7.0左右,包括内肽酶和外肽酶。•内肽酶(endopeptidase)水解蛋白质肽链内部的一些肽键,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外肽酶(exopeptidase)自肽链的末段开始每次水解一个氨基酸残基,如羧基肽酶(A、B)、氨基肽酶。氨基肽酶内肽酶羧基肽酶氨基酸+氨基酸二肽酶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小肠粘膜细胞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寡肽酶(oligopeptidase)的作用,例如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及二肽酶(dipeptidase)等。氨基酸的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吸收形式:氨基酸、二肽、三肽•吸收机制:需氧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氨基酸吸收载体肠粘膜细胞膜上具有运输氨基酸的载体蛋白,能与氨基酸和Na+形成三联体,将Na+和氨基酸转运入细胞内。为了维持细胞内Na+的低浓度,再由钠泵将Na+泵出细胞,并消耗ATP。由于氨基酸的结构差异,主动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也不相同。已知人体内至少有四种类型的载体。载体类型1、中性氨基酸载体:此类载体主要转运侧链中不带电荷的氨基酸,如芳香族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组氨酸、谷氨酰胺等。它是氨基酸转运的主要载体。2、碱性氨基酸载体:转运赖氨酸及精氨酸3、酸性氨基酸载体:转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4、亚氨基酸与甘氨酸载体:转运脯氨酸、羟脯氨酸和甘氨酸γ-谷氨酰基循环对氨基酸的转运作用•γ-谷氨酰基循环(γ-glutamylcycle)过程:•谷胱甘肽对氨基酸的转运•谷胱甘肽再合成氨基酸首先与谷胱甘肽在膜上受γ-谷氨酰转肽酶催化,生成γ-谷氨酰氨基酸和半胱酰甘氨酸将氨基酸运入胞内。前者在γ-谷氨酸环化转移酶的催化下释出氨基酸而生成5-氧脯氨酸;后者在肽酶作用下生成甘氨酸和半胱氨酸。5-氧脯氨酸经酶催化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又与半胱氨酸、甘氨酸缩合成谷胱甘肽,重新再去转运氨基酸。在这过程中,每转运一分子氨基酸需消耗三分子ATP。半胱氨酰甘氨酸(Cys-Gly)半胱氨酸甘氨酸肽酶γ-谷氨酸环化转移酶氨基酸H2NCHCOOHR5-氧脯氨酸谷氨酸5-氧脯氨酸酶ATPADP+Piγ-谷氨酰半胱氨酸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ADP+PiATP谷胱甘肽合成酶ATPADP+Pi细胞外γ-谷氨酰基转移酶细胞膜谷胱甘肽GSH细胞内γ-谷氨酰基循环过程γ-谷氨酰氨基酸COOHCHNH2CH2CH2CONHCHCOOHRCHH2NCOOHR氨基酸脂类的消化小肠上段是主要的消化场所脂类微团胆汁酸盐乳化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甘油一脂、溶血磷脂、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混合微团乳化3.脂类的消化吸收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混合微团扩散小肠粘膜细胞内重新酯化载脂蛋白结合乳糜微粒门静脉肝脏脂类的吸收4、维生素在小肠中吸收,水溶性比脂溶性吸收速度快。5、矿物质及水矿物质在小肠和大肠中均可吸收。水:渗透和扩散作用6、膳食纤维缩短食物在消化道内的通过时间;调节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二)对机体起屏障保护作用消化液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消化吸收过程中将不能利用的残渣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粪便形式),以保护机体机体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二、胃肠道紊乱的影响营养素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屏障作用下降,发生中毒和感染等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症状。三、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一)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