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访视之脑卒中莒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莒南路镇社区中心吴维凯急性脑血管疾病概况•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116~141.8/10万。•脑卒中发病率男:女比为1.3~1.7:1.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岁年龄增长。45岁以后明显,65岁以上人群增长更明显。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组5~8倍。•脑卒中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有关。我国发病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脑卒中的病因•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其他病因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急骤波动,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和非风湿性瓣膜病、心肌病等,以及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常见,其次是结核性、梅毒、结体组织病和钩端螺旋体等所致的动脉炎,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先天性血管狭窄,外伤,手术以及药物、毒物和恶性肿瘤等导致的血管病损。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高粘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白血症等),凝血机制异常(口服抗凝药、口服避孕药、DIC等)血液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可导致血粘度增加和血栓前状态。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痉挛、受压和外伤等。部分脑卒中病因不明。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心瓣膜病、非风湿性房颤、冠心病、心肌梗塞、二尖瓣脱垂、心脏粘液瘤等•糖尿病•TIA和脑卒中史•吸烟和酗酒•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他脑血管疾病分类•脑血管疾病分类方法不同•依据神经功能缺失时间,不足24小时者称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超过24小时称脑卒中。•一句病情严重程度分类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卒中•按病理分: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疾病分类•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TIA: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脑供血不足•颈内动脉瘤•颈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炎•脑动脉盗血综合症•颅内异常血管网症•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以中青年多见。常在睡眠中或安静时发病,部分病例有TIA史,局灶性体征多在发病后10H或1~2D达高峰,病人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主要内容•一级,二级预防•院前处理•卒中单元•急性期处理•并发症处理•康复•外科及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治疗的主要措施•非特异治疗(对症、支持、并发症防治、康复)•特异性治疗•中药及针剂•二级预防非特异性治疗•卒中单元:证据充分。•定义:组织化的住院病人治疗。•内容:对症、支持、并发症防治、早期康复、尽早活动(坐、站、走),循证治疗。吸氧•无缺氧表现的患者吸氧,尚无研究证据支持。•吸氧应仅用于缺氧的患者。监测72小时,对SPO2<95%应吸氧。急性脑卒中血糖的处理•多数患者(约1/3)脑卒中后仅轻度血糖增高(平均8.43mmol/L)。单纯使用生理盐水者血糖可自发降低。使用胰岛素者血糖降低较明显。•血糖的处理:目前国外推荐>10mmol/L时处理血糖。国内推荐>11.1mmol/L时处理,控制在8.3mmol/L以下。脑卒中的血压处理•一级预防(防发病):证据充分•二级预防(防复发):证据充分•急性期治疗(防死亡或致残)急性脑卒中血压处理研究急性脑卒中血压处理研究•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中50~70%住院时有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40mmhg,一系列测量结果显示大部分卒中患者入院后6~10小时内的血压将有自发的下降。自发血压下降常发生在轻微卒中患者,而在中度卒中患者中血压常常升高。研究还发现,收缩压在140~180mmHg的预后相对较好。急性脑卒中血压处理研究•原因是低血压能引起缺血带的低灌注,而高血压可能促成脑水肿并且可有心脏并发症。专家认为:①对患病前有高血压病史,且一直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