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血管CT学习汇报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前准备•扫描前禁食咖啡因类食物,心率在70次/min以上者,推荐服用降心率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尽量要求窦性心率。为了更好的显示冠状动脉,推荐扫描前2-3min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舌下喷雾以扩张冠状动脉,每次一喷。扫描前训练患者呼吸,使其在扫描期间可以很好的配合摒弃。扫描技术•第一步:先扫胸部定位,确定扫描范围。•第二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即平扫。•第三步:冠状动脉CTA扫描,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下15mm左右至心脏膈面下。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因内乳动脉桥发自锁骨下动脉,因此扫描上界应包括胸廓入口处。怀疑冠状动脉瘘者应适当增大扫描范围。心电门控的选择•前瞻性心电门控:采用进步式扫描,采集既定时相(如R-R间期70%时点的心脏图像)。因各支动脉的运动模式不同,预先选择心动周期时相不能将各支冠状动脉最佳显示。但是采用前瞻性门控方式及回顾性门控可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的是整个心动周期的容积数据,可在R-R间期的任意百分点重建心脏图像,弥补了前瞻性心电门控的不足,也克服了心律失常时心动周期不一致的限制。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点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避免因心脏运动伪影造成的误诊。对比剂注射方案•注射部位:肘静脉。•剂量及速率:370mgI/ml对比剂60-80ml;速率5-5.5ml.•生理盐水:分两次注射,对比剂前注射16ml,对比剂注射结束后注射40ml,速率同对比剂。•CTA扫描启动时间:使用对比剂团注示踪法(扫描层面-----升主动脉根部平面;兴趣区-----动脉中央)设定阈值为100HU,之后再延迟6s进行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测定。•2、冠状动脉最佳时相选择。•3、心电图编辑处理技术。•4、图像后处理技术:①曲面重建;②最大密度投影;③容积再现;④多平面重组。•图像处理原则:图文一致。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分支主要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①右冠状动脉自右冠状动脉窦发出后,走形与主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间的右房室沟内,绕向心脏右后方再向左后行走至后十字交叉处,分成后降至和左室后支。依次发出圆锥支、窦房结支、右室支、锐缘支、后降支、左室后侧支和房室结支。②左前降支由左冠状动脉主干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走形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沿途发出对角支和前室间隔支。③左回旋支呈近乎直角从左前降支发出,沿左房室沟向左后行走至房室间沟。沿途发出钝缘支和左房旋支。右冠状动脉优势者,回旋支可发育细小或不发育。冠状动脉分段冠状动脉解剖变异1、冠状动脉起源异常:①冠状动脉高位起源;②多个开口;③单支冠状动脉畸形;④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⑤冠状动脉起自对侧或无冠状窦。冠状动脉解剖变异2、冠状动脉走行异常:①心肌桥;②冠状动脉重复畸形。冠状动脉解剖变异3、冠状动脉终止异常:①冠状动脉瘘;分五型Ⅰ型,引流入右心房;Ⅱ型引流入右心室;Ⅲ型引流入肺动脉;Ⅳ型引流入左心房;Ⅴ型引流入左心室。②冠状动脉弓;罕见,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可见左右冠状动脉相沟通,但无冠状动脉狭窄。③终止于心外;冠状动脉与心外血管存在连接,比如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心包动脉等。临床应用一、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患者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轻者可无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心绞痛、甚至猝死。男性较女性好发。•CTA表现:•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CT值>130定义为钙化性斑块(混合斑);平均值为23HU、69HU分别为富含脂质的斑块和纤维性斑块,但两者的CT值存在重叠。CT有助于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大的斑块和纤维性斑块多为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多为富含脂质的低密度、偏心性分布和斑点状钙化的斑块。•2.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分级(5级):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5%)、中度狭窄(>75%)和次全闭塞和闭塞。Ⅰ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1%~25%;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1%~75%;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100%。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指左冠状动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