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檀江中心完小陈双华13874219962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体温的艺术呢?不放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提问要有目标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所以,提问不仅要有目标,而且,应当是显性的行为目标。因为提问本身就是达到目标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提问的目标性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问要注意:提问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进行教学;提问的目标可以是一系列目标即一个目标体系。例如联环提问和发散性提问;提问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确定,即提问的难度和深度要恰当。(二)提问要适时提问最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1.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2.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3.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通过提问引起思维。我在上《蜗牛的奖杯》时,出示了蜗牛以前的样子和蜗牛现在的样子的图片进行对比,接着就提问: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也推动了教学过程的进展。”真是一举两得。(三)、切中要害,启迪思维。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我抓住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四)提问的难度、深度要恰当1.提问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要掌握好提问的适当水平这个度,应当是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我教《蚕姑娘》时,让学生看着图来复述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然后提问:什么叫“蚕床”、“蚕山”、蚕姑娘的房子是什么?接着再一一出示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这样的体温不但解决了重点、难点,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也得到开拓。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了。2.提问不能随意超出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回答的。如果超出教学内容太多,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五)提问要适量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只顾自己讲,不用提问去引导学生;有的教师不停地问,满堂问。学生的学习变成教师强加的,而不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往往出现学生“厌问、拒问、乱答”的现象,产生负效应。所以,提问要适量,要用提问来控制课堂的节奏。1.提问的总量要合适。需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