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材料教学质量与对待学生的方法和态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浅薄看法: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不灵活,没有按新课程标准上课,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用老旧方法教学,适应不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二、在课堂上随时闹情绪,影响正常的上课,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使上课不能按预定的进度进行。课后不及时反思,有的虽进行了反思但也是基于形式,忙于应付,没有效果。三、作业批改有时不认真,不仔细,使学生作业得不到及时的修正。惩罚性作业随时出现,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四、课堂、课外的组织管理不够,使学生每天的知识得不到消化。五、“只见知识,不见人”,“只注重灌输,不注重学生灵活学习”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成为“讲课的机器”。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即教书,又育人。根据以上情况,措施如下:一、上课讲解要精,思路要清晰。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言语流畅,富有趣味,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过适时适度的问答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故而学生对班主任从内心深出产生了至少在教学方面的信任感,进而升华为敬重,树立了威信。不说课外话与废话,多引导、多启发,要心平气和,不能带气上课。(1)从学生现实水平来讲,不要把目标订的过高。(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调整学习的内容和广度、深度和难度,避免过难,使之肯努力、可接受、能学好。(3)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调整教学的起点和速度,让学生跟的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进程。(4)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设计自己的教法,使学生适应教学方法。(5)运用学生已有经验,日常生活事例“能近取譬”,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刻的道理浅显化,化难为易。(6)根据学生已知和能知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讲多讲少的尺度,对教材中学生已知或虽未知却自学可知的内容坚决不讲或少讲,对学生非讲不可的内容则必须讲清讲透。二、作业。教师必须要精选作业,不能盲目任意补置作业,作业量要适中,过多、过难的作业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有害,因为中学科目多,课堂上几乎无作业的时间,大部分作业在有限的课余来完成,过多过难的作业逼学生形成了抄作业或不交作业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反感、厌学情绪,作业成了完任务,教学效果也就越来越差。相反,适量和难易适度的作业使学生能独立思考,自己能解决一些基础性知识,因为作业是自己做的,所以兴趣也就大大提高,效果明显。所以作业要苦练与巧练相结合,但更多的应该是巧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惩罚教育”是危害的。师爱是启动学生心灵的妙药。由于惩罚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学生无处诉说,无法发泄,要么自我伤害,要么违犯校纪校规,此中包含了反抗、报复和反叛心理,发展成非正常心态,并积淀成心理定势,形成了恐惧、消极、自卑心理,恨父母、怕老师,整日少言,谨小慎微厌学习。所以必须要改正“棍棒底下出孝子”“教鞭下面出人才”“惩罚作业”等的旧教育方式。良好的师德是师生情感的融合剂。首先真诚地对待学生,因为对学生的感情投资是其它工作无法代替的。其次,公字当先,公平、公道、公正是全体学生所渴望的。在工作中对好,中,差生一视同仁,平时深入学生中间,看得公、说得公、做得公。在传播知识、情感投入、机会给予等方面公平对待。三是要教师的爱是春风,能让百花吐艳,教师的爱是雨露,能滋润万物,教师的爱是信任、是尊重、是鞭策、是激情,以爱育人,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爱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更要有一个好的结果。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学生的特征和水平,要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度,严而有情,不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只有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能换取学生的敬重,让学心服口服,久而久之,师生间逐渐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依赖关系,彼此能坦诚相待。生当学生和你敞开心扉谈话时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