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评价标准细化小学学科备课的实践研究人和小学徐锐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从国际、国内的教学评价现状看,其评价远没有达到完备与成熟的水平,且各国、各地区的评价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故探索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共性要求,又能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个性特征的课程评价标准,成为建立良好的配套改革措施的需要。随着新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眼中有人”——学生,就是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关注参与状态:教师在备时,还要注意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关注思维状态:学生是否积极进行思考,具有独到见解。关注交往状态:是否有一定质量、多边、多样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关注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表现的既紧张又轻松,既有质疑又有和谐。关注生成状态: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