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礼庆华学校邱晓梅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仅仅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那些红嘴鸥。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十多年来,老人每天都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老人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一样,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选读课文,体会“感人之处”•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场景描写,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的感受。赏析精彩语句•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段话展现了一个勤俭的、痴爱海鸥的老人的形象。•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写出了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情景。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海鸥的可爱,也表现了这个情景的美妙。•③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也像歌曲一样动听。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像亲人样。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他被认为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捐款为海鸥老人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