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周丽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讲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熊出没》吗?动画片中的演员你喜欢哪个呢?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看这个动画片,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帮助熊大和熊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好吗?1.(课件出示)分4苹果,问:“一样多”是什么意思?2.(课件出示)分2个苹果。3.(课件出示)分1个苹果.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能用以前的整数表示吗?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一)认识二分之一1.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看看是怎样分的?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并学习分数的读法,加强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2.大家弄清了“二分之一”的意义,接下来同学们判断一下老爷爷说的对吗?强调:因为没有平均分,所以不对。(二)认识三分之一。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说出阴影部分占长方形的三分之一。教师小结: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都是分数,书写的时候先写中间的横线,在下面写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三分之一。(三)动手操作。1.学生用学具折出他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2.练习。下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四)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1.小猴和小猪比吃西瓜,了解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2.同样大小的圆形,平均分成3份和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哪个大?3.通过两组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小结: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反而越少。4.练习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看图写出分数,并比较大小吗?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师:智勇大闯关开始了,聪明的你可要准备好了!每个小动物各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平均分”1……其中的1份(分子)--……平均分(分数线)2……平均分的份数(分母)《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周丽潇《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情境化教学。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帮助熊大和熊二分苹果,从分4个到分2个导出“一半”,从而让学生理解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数量都不够1,不能用整数表示,从而导出课题“分数”,并说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都能保持活跃的气氛。2、合作性教学。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同时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会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样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3、操作性教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热情参与,那也是一厢情愿。所以我在让学生认识完分数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上色,再写一写,说一说,让全体学生参与体会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