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语文的本质一元论:工具性二元论:工具性、思想性多元论: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的学习、表达、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八字宪法”字、词、句、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文本研读不到位2、学习目标确定不科学3、教学内容很随意4、语文课盲目拓宽、加深,读写结合实效差5、教学方法与策略单一、机械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1.文本解读2.确定学习目标3.教学内容的选取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1.教学方法与策略2.教学手段3.拓展与读写结合我怎么知道学生是否到达那里教学测量与教学反馈二、原因分析——正确理解若干新理念1、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宜以讲课本为专务,教师指示必须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而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叶圣陶)2、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作为结果)授业②过程与方法(作为途径)解惑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体验)传道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学离不开教材,但不是照本宣科,教材只是范文,我们要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去教教材。4、举三反一语文的学习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语文正是通过大量的范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说。三、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一)解读文本由于文本解读带有强烈的教学价值取向,这就注定了我们对于文本的解读,不但要解决解读的微观层面,还要考虑文本解读的实际教学利用价值。如果文本解读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确定,那么此时的文本解读只能起到教师欣赏愉悦的作用,对阅读教学的作用就会受限。(二)如何确定教学内容1.什么是教学内容教师把教材加工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即教学内容。2.造成教学内容不好确定的原因(1)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误区对“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方法),我们更热衷于“怎样教”。混淆了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教材的区别,把二者等同,即在人们的意识里,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语文教材,教语文就是教教材。(2)课程标准国家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没有像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那样列出“内容标准”一项,只是主要阐明“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依托。如果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都没有提出最基本的“内容标准”,那么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靠什么来实现?(3)教材语文以“选文”为基本施教单元,一篇“选文”往往是一个综合、完整的信息系统,既包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又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风尚,还具有语言表达的示范意义等多种信息,是语文学习的好材料。但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材料的学科知识不够具体明晰,往往很难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4)教参现行的教参多是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汇编。没有指导教师如何确定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语文学科始终没有一套知识点具体、逻辑关系明晰的学科教学内容序列,致使许多教师在面对“选文”时常常举棋不定——“教什么”,成为一个难题。小结事实上,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关键是要把时间和气力尽量花在合乎规律的、有效的劳动上,重点是放在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得正确、有效、有价值,是备课的重点。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3.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功能定位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2)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