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项阅读张建春第三课时常见考点1、整体把握①整体阅读把握作品内容、并能概括②整体阅读把握作品脉络、梳理顺序、结构③整体阅读,概括主旨中心2.具体赏析①品味词语在语境中具体含义②赏析精彩句子的表达作用3.升华感悟能针对作品内容、主题谈自己的心得、启示、感悟等考点之三:升华感悟品味情感美一、考标解读1、﹙24﹚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2、﹙25﹚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或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二、中考回顾2013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26.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夏》文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意在赞美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2分)《夏夜》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宁静且充满活力的夏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2012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25.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3分)示例一:香椿的嫩芽被掐了又长,长了又掐,父母如同香椿一样,默默忍受,无私奉献,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爱。示例二:父母为子女的成长默默担当,无私奉献,他们对子女的不断索取无怨无悔,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示例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太不珍惜这种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对儿女的奉献看做是应尽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上不上进,学习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2011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25.结合文章内容,阅读相关链接,试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3分)要点: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久旱盼甘霖的描写,(1分)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共同的心态:既不满于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犹豫、伤感、焦躁,同时表现了作者抗击陈腐、追求新生活的愿望。(2分)2010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25.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你写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4分)主旨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1分)感受:画面一示例:每次放学回家,母亲都在村口迎接我,问寒问暖。我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深切关怀。画面二示例:同学刘兵耐心劝我戒掉了网瘾,是我的一位诤友。可是他随父母去了遥远的南方,我对他怀有无限的思念。画面三示例:一对以贩小菜为生的小夫妻,早出晚归,形影不离,他们是幸福的。(3分,能紧扣某一幅画面的主题,从亲情或友情或爱情的角度举例谈感受即可)考查题型13: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体会、启示、思考应对方法:①读懂题目尤其是题目中关于文章内容的提示语(紧扣原文)②引论原文引用原文摆出原文作者的观点、意思③摆明态度就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赞同或不赞同)④展论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论述自己的主张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来谈;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无论是针对描写对象、人物情感,还是对语言以及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都应做到: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指p123十三6指p124十四4指p125十五5指p126十六5指p128十八4指p129十九4优97二6优101六6优105十5引论原文升华感悟情感美摆明态度展论生活散文阅读不畏难不急不躁步步来读书习惯要养成圈点勾画不可少了解内容看文题抒情议论总关情文章问题多揣摩品味分析记要点难题多读其义现细心全面多深思言语表达层次清反复检查得高分散文阅读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