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丝绸之路》VIP免费

《丝绸之路》_第1页
1/3
《丝绸之路》_第2页
2/3
《丝绸之路》_第3页
3/3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1、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课标解读:新课标突出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整合与取舍.3、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介绍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沟通了东西方文明,所以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开拓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4、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全面地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知道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辖,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作用。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惧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刚毅坚强、开拓进取的意识。感受丝绸之路在中外和平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5、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突出重点的方法: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苦历程、重大意义和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丝绸之路的路线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地演示,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丝绸之路途经地点和路线示意图以内化知识。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学生探究“丝路之旅”,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沿线风光和名胜古迹等,并进入历史角色,如果你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名商人,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致富商旅。以此深化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的认知。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西汉“大一统”措施后,对本课中关于民族交往的学习易于接受。但七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演示路线图和人物肖像图,帮助学生有趣而有效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应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设置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三、教法学法1、教法:⑴图示法:运用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⑵问题教学法:通过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⑶情境设置法:引导学生从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学法:⑴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归纳特点⑵问题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理解概念⑶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归纳,提高能力四、教学设计直观导入:在课堂上展示实物葡萄、黄瓜、石榴、胡萝卜、大蒜,提问: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农作物,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故乡在哪里吗?为什么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踏上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寻觅,一起走进《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直观导入集中学生的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授课与活动:引导:“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谁第一个勇于开拓地走出了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后,课件出示西域的位置,并结合学生熟知的有关阳关和玉门关的诗句,抽象了解西域的位置。介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最钦佩他哪一点?以此突出教学重点和情感教育。由第一学习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对学生的结论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总结提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遭受了非同寻常的艰险和屈辱,但他“持汉节不失”,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无畏勇气与开拓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他也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接着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并从中引出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出示“投笔从戎”的图片,学生看图说史,通过历史故事,积累成语知识。为了进一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丝绸之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