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乡愁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主备审核审定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2.学习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教法:诵读法、探究欣赏法交流合作教具:多媒体、教学案教学流程:导语——预习热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结—布置作业5分—5分—26分—2分—2分导语:预习热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每个日落的时候,每个月圆的晚上,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天我们就走进余光中的《乡愁》。课前热身1、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武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我们都知道香港和澳门分别于97、99年回归祖国,现在还有一个地区没有回归,那就是?(生齐答:台湾)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将是一番怎样的况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诗歌诵读。二、朗读感知。1.老师作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感情重音)2.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练习三的示例,划分诗的节奏。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知识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3.学生展示读。三、整体把握1、用一句话概括本诗的内容。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个小结的内容:母子夫妻母子家国四、合作探究3、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4、这四种事物前分别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这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5、作者以什么顺序安排诗的内容?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6、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思乡之情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逐层后来——坟墓——母子死别推进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普遍的家国之思7、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小结:点明主旨的句子在第四节,大陆就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