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隧道突水突泥VIP免费

隧道突水突泥_第1页
1/18
隧道突水突泥_第2页
2/18
隧道突水突泥_第3页
3/18
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方案——突水突泥一、地质描述1、地质特征地下水的力学作用有静水压作用和劲水压作用,这两种作用都能使岩体发生水力劈裂,使裂隙连锁增加张开度增大,从而增加渗透力,使局部隔水屏障作用被突破,地下水位高出,从而形成突水突泥。由于隧道通过的地质地段条件复杂,揭露的水文地质单元水源补给量充足,所以有一下两个特点:(1)突水量大,压力大(2)突水突泥过程中,由于夹带大量的泥沙,随着隧道的开挖,使地下水排泄有了新通道,破坏了原有的补径,加速了径流的循环,同时加速了地下水对岩体的改造作用。地质描述地质描述2、施工难点①溶洞处理方案难,由于对溶洞的揭示需要一个很长过程,因此溶洞处理的方案一是难制定二是难实施。②交通运输难度大,交通运输的困难不但加大了材料经常难以为继、施工生产无法持续正常,而且工程材料经常难以为继施工便道的维修养护就要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工程成本还会不断上升。③突水突泥排险难,对于返坡隧道,涌水无法涌出只能靠排水机械排水•注浆难•(1)、浆液容易随流水大量流失,不知浆液流向何处,注浆孔依然喷水,注浆效果甚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组织群众性的QC技术攻关活动,经过数十次的反复试验,调整,总结,最终确定了沙浆充填方案。即先将溶腔隧道断面内的出水孔全部封闭,将动水变为静水,抑制了水泥浆液的流失。(2)、如何准确确定双液浆的凝结时间问题。凝结时间过长,浆液来不及凝结就会被水流冲走。凝结时间过短,又会造成因凝结过快而造成注浆管堵塞。针对这一问题,他们通过对注浆顺序和凝结时间的不断实践、数据收集,反复比选,找出了准确浆液凝结时间。(3)、针对富水溶腔一次注浆成功率较低的问题,采取了前进式注浆、后退式注浆、分段式注浆等多种注浆方法。地质描述地质描述二、施工要点•1、施工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安装”•“先主体结构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合理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的施工顺序•2、施工方法•a灌注混凝土制作•b按设计钻孔注浆施工要点钻孔注浆流程图施工要点•3、主要施工材料(1)水泥(2)TGRM特种注浆材料(3)超细水泥4、注意事项①施工队进场后充分检查“三通一平”工作,搭设好各种临时设施,在施工沿线架设好施工用电线路②施工所需的机械及各种仪器设备在正式使用前进行校验和试用,以便能及时的进场③做好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进场和测试工作,所有进场材料先送样品,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场施工要点为保证浆液质量,配制的制浆材料必须计量准备。水泥、缓凝剂、速凝剂等固体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水、水玻璃采用体积称量法,其中水、水玻璃、水泥称量误差不应大于5%,外加剂称量误差不应大于1%质量保证各单位要对隧道工程,特别是岩溶隧道工程高风险地段设计,应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加强对施工安全的技术指导。要对岩溶隧道进行一次设计复查,补充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对地质复杂工程段要加强现场技术交底、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加强技术服务。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施工规范》、《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规范、规程,严格作业程序,严格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并配齐监测设备,指定专人负责检测。安全施工设计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施工安全管理2、在施工过程中,值班领导、安全员、技术员和工班长全程跟踪检查,发生问题及时解决。3、加强交接班登记制度和进出洞等级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4、根据每循环做系统锚杆时施钻情况进行判断,对开挖轮廓线以外围岩的判断,如有钻进速度较快或有水,将系统锚杆改为系统锚管进行注浆加固,或局部留作排水孔,同时将锚管长度调整4.5米。5、掌子面有水出漏成股状、有承压现象或掌子面围岩出现1/3断面为全风化且有水时,必须停止掌子面施工并对掌子面进行封闭施做地质钻,探明前方围岩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施工方案及支护参数的调整。6、由于出口是返坡排水,要加强抽水设备的配备,根据前期发生涌水时的最大涌水量的2倍进行配备抽水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隧道突水突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