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农业开发管理局单位现状及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x水库位于湘江支流耒水二级支流桃源河中上游,x市西北部的xx乡境内,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养鱼、城镇生活供水和工业供水等多项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是xx灌区的一座结瓜水库。一、单位现状及原因1、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xx管理局是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的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对于x市北部乡镇的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xx管理局是承担既有防洪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由于没有对单位性质进行明确的划分,是公益性单位还是准公益性单位。因此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主权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职工吃“大锅饭”、喝“大锅水”、工作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差、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壮大。2、人员基数大,收入总量小,收支矛盾突出。由于种种原因,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人才缺乏,导致单位经济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到目前为止人员已达133人。虽自1998年开始推行了“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改革,通过待岗、自谋职业、借调、内部退养等途径分流人员,以腾出岗位,缓解局里的收支压力。可是现在年收入不到130万元,维持职工工资正常的发放都成问题。无法加入养第1页共5页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等社会保障体系,职工退休后生活没有保障。由此造成职工人心不稳,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3、债务包袱过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xx水库大坝建设、大石庵农业开发项目留下的巨额债务,每年仅还银行贷款利息就需30余万元。加之欠下的各类保险和拖欠职工的工资,像几座大山一样压在管理局的头上,使我们喘不过气来,疲于奔命,压力很大,根本无法考虑事业发展的问题。4、灌区水费难收,到位率逐年递减。虽然xx管理局为灌区提供的水是商品,其中凝结了管理局干部职工巨大的物化劳动和脑力劳动,但却不能从低廉的收费价格中获得合理的补偿,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职工的生活困难和队伍的不稳定。多年来,水费的征收都是以“实物计量、货币结算”的方式实施的,在九十年代后期改为“按亩计量、货币征收”的方式。这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行政手段征收水费是可行的。但在目前市场经济时代就出现了许多矛盾,主要是征收主体的错位,水价没有按成本核定,由于水具有商品的性质,就不能回避市场经济规律,回避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的供需服务关系。现在水费收取困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单位经费困难,人员工资难以保证。到目前为止,灌区乡镇共欠xx局水费达108.7万元。现在全市全面免征农业税,今后如何收取水费,是我们担心的问题。5、工程老化严重,管理养护难度大。xx引水坝、东干渠和青资左干渠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过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险工险段增多、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同时东干渠位于采煤区,煤矿的开采造成渠道和建筑物沉陷开裂现象时有发生。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管理粗放,工程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严重影响了灌区正常的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第2页共5页6、电站设备逐年老化,设备无法换代升级。两座电站运行发电都在十年以上,水工建筑物和机电设备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运行维修费用历年递增,由于受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