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一金相样品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2、了解显微组织的显露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来研究金属和合金组织的方法叫光学显微分析法。它可以解决金属组织方面的很多问题,如非金属夹杂物,金属与合金的组织,晶粒的大小和形状,偏析、裂纹以及热处理工艺是否合理等。金相样品是用来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研究的试样,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取样、磨光、抛光、腐蚀等步骤。1、取样显微试样的选取应根据研究目的,取其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例如,在检验和分析失效零件的损坏原因时,除了在损坏部位取样外,还需要在距破坏较远的部位截取试样,以便比较;在研究金属铸件组织时,由于存在偏析现象,必须从表层到中心同时取样进行观察;对轧制和锻造材料,则应同时截取横向(垂直于轧制方向)及纵向(平行于轧制方向)的金相试样,以便于分析比较表层缺陷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情况;对于一般热处理后的零件,由于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试样的截取可在任一截面进行。试样的截取方法视材料的性质不同而异,软的金属可用手锯或锯床切割,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铸铁)则可用锤击取下,对极硬的材料(如淬火钢),则可采用砂轮片切割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但不论用哪种方法取样,都应避免试样受热或变形而引起金属组织变化。为防止受热,必要时应随时用水冷却试样。试样尺寸一般不要过大,应便于握持和易于磨制。其尺寸常采用直径为12~15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2~15mm的方形试样。对形状特殊或尺寸细小不易握持的试样,或为了试样不发生倒角,可采用图1.1所示的镶嵌法或机械装夹法。图1.1金相试样的镶嵌方法图镶嵌法是将试样镶嵌在镶嵌材料中,目前使用的镶嵌材料有热固性塑料(如胶木粉)及热塑性材料(聚乙烯、聚合树脂)等。此外还可将试样放在金属圈内,然后注入低熔点物质,如低熔点合金等。2、磨制试样的磨制一般分为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粗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试样截取后,将试样的磨面用砂轮或锉刀制成平面,同时尖角倒圆。在砂轮上磨制时,应握紧试样,压力不宜过大,并随时用水冷却,以防受热引起金属组织变化。经粗磨后试样表面虽较平整,但仍存在有较深的磨痕。2细磨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些磨痕,以得到平整而光滑的磨面,并为进一步的抛光做好准备,如图1.2所示,将粗磨好的试样用水冲洗并擦干后,随即依次用由粗到细的各号金相砂纸将磨面磨光。常用的砂纸号数有01、02、03、04等几种,前者磨粒较粗,后者较细。磨制时砂纸应平铺于厚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使磨面朝下并与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用力要均匀,务求平稳,否则会使磨痕过深,而且造成磨面的变形。试样退回时不能与砂纸接触,以保证磨面平整而不产生弧度。这样“单程单向”地反复进行,直至磨面上旧的磨痕被去掉,新的磨痕均匀一致时为止。在调换下一号更细砂纸时,应将试样上磨屑和砂粒清除干净,并转动90º,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为了加快磨制速度,除手工磨制外,还可以将不同型号的砂纸贴在带有旋转圆盘的预磨机上,实现机械磨制。图1.2试样磨面上磨痕变化情况示意图3、抛光抛光的目的在于去除细磨时磨面上遗留下来的细微磨痕和变形层,以获得光滑的镜面。常用的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三种,其中以机械抛光应用最广,本实验仅介绍机械抛光。机械抛光是在专用的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机主要由电动机和抛光圆盘(直径200~300mm)组成,抛光盘转速为200~600r/min。抛光盘上铺以细帆布、呢绒、丝绸等。抛光时在抛光盘上不断滴注抛光液。抛光液通常采用Al2O3、MgO或Cr2O3等细粉末(粒度约为0.5~5µm)在水中的悬浮液。机械抛光就是靠极细的抛光粉对磨面的机械作用来消除磨痕而使其成为光滑的镜面。抛光织物和磨料可按不同要求选用。对于抛光织物的选用,钢一般用细帆布和丝绒;为防止石墨脱落或曳尾,灰铸铁可用没有绒毛的织物;铝、镁、铜等有色金属可用细丝绒。对于磨料的选用,一般来说,钢、铸铁可用氧化铝、氧化铬及金刚石研磨膏,有色金属等软材料可用细粒度的氧化镁。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织物的性能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