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六法》主讲教授:赵士林主讲赵士林教授《国学六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美学会理事;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学特邀研究员;美国(波士顿)美中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授课生动幽默、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学术品位高,被誉为“国学最佳教授”。开场白孟子: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第一法:以儒做人开场白——程颐陆九渊山中老农一、爱满天下——孔孟的启示(一)从孔子谈起“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元成宗圣旨孔子丘,殷人也龙生虎养鹰打扇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二)什么是仁1、仁者爱人2、孟子十字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亲亲——对亲人的爱——父母之爱——孝立爱自亲始做人首先要孝顺鳝鱼、日本、测验题韩非子:“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于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韩非子•六反》)。孔融:“父之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孔融传》)西方人、佛教原来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气多。郑板桥语录孝和忠曹丕和邴原曹丕:“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父也!”“父母论”批判孝成为礼教带来的问题曹丕(2)仁民——对大众的爱——推己及人孔子二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富后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天地之性人为贵陶渊明:“此亦人子也,当善遇之。”白居易:“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3)爱物——对天地万物的爱——天人合一人情味儿的宇宙,“仁,天心也”天人合一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地震、小行星、宇宙命运苏东坡:“寄天地于蜉蝣,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须将幕席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五常仁为本仁义礼智信,以信为例GDP、牛屎、天堂地狱、三位老人爱的缺失,最严重的精神危机西方获普利策奖记者自杀、中国众多人拍摄女性自杀、广西冷漠一条街罗斯福二、人生境界——圣人和凡人(一)圣人——大丈夫——君子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说大人则渺之,无视其巍巍然”;“说大人则渺之,无视其巍巍然”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涂之人皆可以为禹”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二)高山仰止——司马迁的追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三)下学上达——极高明而道中庸《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四)日日新,又日新司马迁三、自强不息——《易经》的智慧(一)易经的迷信——化神奇为腐朽1、所谓天机2、狭隘民族主义、二进位3、不要疯狂地迷恋伏羲(二)易经是本什么书?1、孔子的解释荀子:“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李觏:“八卦之道在人”姜子牙:“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崔杼京房(老师焦延寿:“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张雨臣、易经驱鬼、不宜动土2、易经三精神:(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天地之大德曰生(3)天、地、人——“三才”地震、斑羚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方孝孺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康德:“为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尽人事,听天命文天祥四、一个世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