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血型的概念;2.知道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型;3.理解Rh血型的特点临床意义;4.说出输血原则;5.学会ABO血型的鉴定。◆能力目标1.分析推理能力:能够运用凝集反应的结果判定血型;2.表达能力:在教师的设疑、互动、提问、讨论中提升表达能力;3.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素质目标1.培养批判性科学思维,探索求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2.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激发学生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树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观念,奉献自己的爱心,挽救他人的生命;4.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二、课程思政(一)融入知识点教学重点:ABO血型系统的分型。1确定依据:通过学习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明确ABO血型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布,就能进一步理解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血型鉴定的原理、Rh血型的临床意义以及输血的原则。突出重点的策略:1.首先介绍人类输血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引出血型对于输血成功与否的重要性;2.通过图片、表格讲解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以及抗原、抗体的分布情况,解释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和溶血的原因;3.及时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在后续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实验课上进一步巩固。教学难点:Rh血型系统的特点和临床意义。确定依据:Rh血型相比ABO血型,学生是比较陌生的,而且需要对之前所学的ABO血型的特点、红细胞凝集反应和溶血充分的理解,并能够比较两者的不同。破解难点的策略:1.在学习Rh血型的特点时,要和ABO血型的特点进行对比;2.在学习Rh血型的临床意义时,举出具体案例,通过流程图逐步揭开答案,帮助学生理解;3.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把握讲解进度,课后通过习题强化。(二)融入方式本节课是通过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1.课前—预习:教师发布本节课的任务清单和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文。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以及了解我国献血制度。2.课中—实施:教师通过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演示法、对比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密切与临床相联系,不断设疑、互动,以学生为主导学习新知,逐2步揭开问题的答案。3.课后—巩固:发布课后小测检测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参与话题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教学手段:1.智慧树网和学习通平台: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2.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三)思政元素体验感、代入感、分析推理能力、探索求真、大爱无疆、救死扶伤、批判性思维、敬佑生命、严谨认真、甘于奉献、职业责任感、获得感、社会责任感、不断创新、开拓创新、职业使命感、表达能力、责任感、不断探索、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参与感、提高学习兴趣、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参与度三、教学引入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护理专业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是连接药理学、病理学、临床各学科的重要桥梁学科。总学时60学时(理论50学时,实验10学时),理论和实践并重,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护理岗位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教学展开(一)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环节1:导课时间:10min设计思路31.通过新闻事件,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职业素养的缺失,会对自己、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患者至上的观念,做好生命的守护者。2.通过讲输血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科学思维,探索求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3.通过讲白求恩的事迹使学生感受“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师活动1.视频导课:播放一起发生在三甲医院输错血型的新闻视频资料。2.讲人类输血历史。3.讲人物故事。学生活动及期待效果1.学生观看视频,通过新闻事件感受到,从事护士职业,必须要严谨认真,具有高度责任感,遵守各项操作流程。2.听历史故事,感受科学精神的浸润。3.听人物故事,学习医者精神。环节2:课堂实施【内容1】:ABO血型系统时间:10min设计思路41.观看课件上图片和表格,通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