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练习课”案例反思范小枫教学片断:……师:请大家仔细观察P60第1题的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生独立观察后,同桌交流。)生1:宣传牌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生2:宣传牌的左右两边分别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师:请大家独立思考,理清思路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师巡视,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指名板演。)生1:4+4×3=8×3=24(个)生2:(4+4)×3=8×3=24(个)生3:2×4×3=8×3=24(个)生4:(4+4)÷3=8÷3生5:4×3+4×3=12+12=24(个)生6:4×3×2=12×2=24(个)生7:4+4=8(棵)8×3=12(个)师: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6位同学的算法,你有什么看法?生1:第4个同学的方法肯定错了。师:你怎么说的这么肯定?生1:你看,他往下都没法算了!师:哦,是这样子的。不过,他到底错在哪里了?生1:应该是乘3的,他把算成除以3了。师:说得很好!那大家知道他为什么会把写成除以3呢?只是不小心写错了吗?认真想一想。生2:我觉得他是对乘除法没有理解清楚。这里已经说每棵树上有3个三角形,也用4+4算出了总棵数是8棵,那么要求总三角形的数量,也就是求8个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而不是除法。如果知道总三角形数,求棵数,那是平均分,才能用除法。师:说的非常清楚。请大家再自己看一看,认真理解一下。(稍停,把第4位学生的方法修改,即变成了第2个同学的方法。)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余下的方法,谁还有意见?生3:我觉得第1个算式有问题。按照他的算式,应该先算4乘3等于12,再算4加12等于16。如果想要先算4+4,就得把它用小括号括起来。师:有道理!那我们一起回想一下混合运算的顺序吧。(一起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还有哪个方法有问题吗?生:没有了。师追问:那观察余下的5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生1:我发现第7个和第2个实际上是同一种方法,第7个是分步做的,第2个是综合算式。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生2:老师,我觉得第3种方法和第2个、第7个是同一种。师:它们怎么会是同一种呢?说说你的理解。生2:4+4和2×4都是表示小树的总棵树,4+4就是2个4,而2个4就可以用乘法2×4来表示。师:表述的非常准确!我们知道乘法解决的就是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2个4就可以用2×4来表示。所以(4+4)×3和2×4×3的思路是相同的,都是先算出小树的总棵树,再用总棵树×每棵小树上的3个三角形,就得出了总三角形的个数。这3种方法我们可以归结到一大类里。好,谁还有意见或建议?生3:老师,我觉得第5种和第6种也可以归成一类。师:说说你的理由。生3:4×3+4×3不就是2个4×3嘛,所以就是4×3×2。师:有道理!2个2是2×2,2个3是3×2,2个4是4×2,……所以,2个4×3就是4×3×2。说的真好!那这里的4×3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生3:我们看图上,每边都有4棵树,1棵树有3个三角形,那4棵树就有4×3=12(个)三角形,而两边一样多,所以就是12×2=24(个)三角形,列成综合算式就是4×3×2或者4×3+4×3。师:哦,我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两种算法实际上都是先算每边有多少个三角形,然后两边的合起来就是全部的三角形个数。大家听明白了吗?自己再看一看,想一想,给同桌说一说。(学生再次感悟、体会。)师总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我们的思路越来越开阔。那么具体到解决2步计算的时,关键还是要认真解读题意,理清思路,找准中间量,然后再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这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的第3节课中的第2课时内容。之前,我进行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新授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重点关注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在练习部分只是一些基础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内化乘除法意义。那么,在这节练习课中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上课伊始,先对学生们进行了一个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前测”,并进行了“前测分析”。从《前测》发现:在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中间问题把握不好,对题目的解读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