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疑难五例解析曾小军(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343700)疑难1.在萨克斯的光合作用实验中,用磺蒸汽检验淀粉之前,为什么叶片不需经过酒精脱色处理?“”解析:在初中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中,使用碘液(即碘酒)来检验淀粉。由于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碘液中的乙醇而影响实验效果。故在滴加碘液之前要把绿叶放于乙醇溶液中进行隔水加热,在经过漂洗后才能滴加碘液检验绿叶片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然而,在萨克斯的光合作用实验中,使用的是碘蒸汽而不是碘液,不必考虑叶片内叶绿体中色素溶解对结果观察造成的干扰,所以叶片不需要经过脱色处理。疑难2.在许多参考资料上看到有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问题时,提到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只提到主要影响暗反应,难道温度不影响光反应吗?光反应也需要酶的参与,难道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酶对温度需要不一样吗?解析: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是暗反应酶的催化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度;温度对光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ATP的合成也有酶的催化,该酶的活性同样受温度的影响,只是光反应所需酶的种类较暗反应要少得多,光反应的主要“”影响要素是光照强度,并不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酶对温度需要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样的。疑难3.在能量代谢中,叶绿体中ATP生成后的去向属于能量的转移还是能量的利用?解析:“叶绿体中生成的ATP”不是用于能量的转移。因为能量的转移是高能化合物之间的转移,如磷酸肌酸中的能量转移到ATP中就不属于能量的利用,而属于能量的转移。叶绿体中生成的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葡萄糖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属于能量能量代谢中的利用。疑难4.大棚生产过程中,如遇阴雨天气,为什么白天要降低温度,并尽量保持昼夜温差?解析: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一是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二是维持昼夜温差(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来提高光合作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来降低呼吸作用)。但遇阴雨天气要降低温度,保持昼夜温差,因为阴雨天气,即白天光照不足,光反应弱,光反应为暗反应所作贡献少,即[H]和ATP的产生量少,影响暗反应二氧化碳的还原过程,进而影响光合效率,而呼吸作用仍在强烈地进行,若此时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所需酶的活性)既可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同时仍能将光反应所产生的少量[H]和ATP(活跃的化学能)用于还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将损失(呼吸作用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晚上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为了降低晚上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通过适当降低温度来降低呼吸作用所需酶的催化活性来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疑难5.光合效率就是光能利用率吗?光合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所以说,要提高光合效率,就要从提高光合速率的外因考虑,即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二氧化碳、水、矿质元素、温度等。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占照射到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它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应包括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三方面,也就是说,延长光合时间和增大光合作用面积不属于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如下表:途径措施或方法延长光光合作用时间补充光照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约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