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简、务实、求活——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争议。老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苦,但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很多老师都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我们的小学语文到底是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要还语文本色。其中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分别是:“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而造成“假主体行为”;“杂”: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碎”:零敲碎打,至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偏”:轻视“双基”,完全否认接受学习,弱化教师职能。这些现象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低效、无效的主因。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只有走“倡简、务实、求活”的课堂教学革新之路,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1、教学目标——简明集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有了明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宗旨,确定简明集中教学目标,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当然,不同类型的课文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景美情深的课文以赏读积累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以熟读、复述、内化语言为主,写法上有特点的课文以领悟写法,读写结合为主。如一位教师执教科普性说明文《月球之迷》(三年级下册),就设计了简明集中的教学目标,一是熟读课文,感受月球的神秘,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提出了哪些不解之迷;二是补充资料,丰富对月球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月球之迷》向我们展示的是月球神秘的魅力及人类对宇宙奥妙的探索,课文提出了一系列不解之谜,表述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截了当提出,有的需要概括提炼要点,这恰是进行概括能力培养的好机会。教学中,教师又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概括文意的方法,如提炼词语要点进行概括、列小标题概括等等,于是,学生整节课都在兴趣盎然地读书、感受、提炼,不仅参与面广,而且学得轻松、扎实,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又如,在《黄河的主人》这堂课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感受词语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评价等方式,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用“艄公,我想对你说……”的句式等表达。如果说课堂是一条船,简明集中的目标就是精确的航向,让师生在纷繁复杂面前不至于手忙脚乱,迷失方向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清清爽爽,不蔓不枝,听说读写,每一个目标都着眼于“踏踏实实求发展”。2、教学过程——简约实用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不是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以往不少的教学设计,有的环节繁复,设问多多,搞得教师自己都迷失了,学生则被老师牵着在迷宫里转来转去。我们不妨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如,古诗教学四大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读文章想画面)──三读,读出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谈感受。《旅行家树》就可设计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感悟孔雀树的可爱,朗读,积累;第二板块,感悟旅行家树的可敬,一是给旅人以帮助,二是有很强的适应性,朗读,积累。《鼎湖山听泉》一课则可抓住白天听泉和入夜听泉两部分,注重聆听、辨识和品味,使学生入耳,入目,入心,读出情,悟得法。在备课时教师要善于梳理,要找准课文的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