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风险筛查和评估内分泌科——陈青梅糖尿病足的概念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高危足的图片日常预防护理一.糖尿病足的概念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二.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下肢周围血管病变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外伤、溃疡、感染三.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四.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糖尿病足分为6级,即0--5级五.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1、神经系统检查:主要是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的感觉,较为简便的方法是采用10g尼龙丝检查法:取一根特制的10g尼龙丝,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足趾,足跟和前足底内外侧,用手按尼龙丝另一头轻轻施压,正好使尼龙丝弯曲,患者能感到足底尼龙丝,则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不正常者往往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人群,并有周围神经病变。另一种检查周围神经的方法是利用音叉或Biothesiometer(生物震感阈测量器)测定振动觉。压力测定也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国外已经研制出多种方法测定足部不同部位的压力,如Matscan(足部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和Footscan系统等,以此了解患者有否足部压力异常,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行步态分析,可以为足压力异常的矫正提供依据。2、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是非常有价值的反映下肢血压与血管状态的指标:正常值范围为1.0--1.4轻度缺血为0.7--0.9中度缺血为0.5--0.7重度缺血为0.3--0.5几乎全部都发展到坏疽〈0.33、跨皮氧分压:反映微循环状态,也能反映周围动脉的供血,测定方法为采用热敏感探头置于足背皮肤,正常人足背皮肤氧张力>40mmHg.<30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20mmHg足溃疡几乎没有愈合的可能,需要进行血管外科手术以改善周围血供。如吸入100%氧气后,TcPo2能提高10mmHg,则说明溃疡预后良好。4、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如果考虑有严重动脉闭塞情况,则需要进行MRA,它可以提供血流影像和大多数范围内的血管解剖形态,MRA可以检测上讲更能清晰地显示远端流出道。六、糖尿病足图片七.日常预防护理1.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或者用温度计,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9)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10)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11)足部皲裂不贴胶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12)忌烟酒,对防治血管和神经病变有益。(13)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总结:糖尿病足危险因素(1)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2)足溃疡的既往史。(3)神经病变的症状(足的麻木、感觉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