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测量的误差及其检验第一节测量的误差第二节测量的信度第三节测量的效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测量误差的种类与来源(2)掌握信度的定义、意义及其估计方法(3)掌握效度的定义、意义及其估计方法第一节测量的误差一、误差的定义和种类二、误差的来源三、真分数一、误差的定义和种类(一)误差的定义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有二层含义:1、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2、误差是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结果。(二)误差的种类1、随机误差: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既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又影响一致性。2、系统误差: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二、误差的来源在心理测量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测验自身;施测过程;受测者本身。(一)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测验题目少或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验复本不等值题目用词模棱两可反应步骤说明不清题目过难引起猜测时间短促仓促作答等(二)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1、测试环境2、测试时间3、主试因素4、意外干扰5、评分记分(评的客观,记得准确)小资料:对于论文题、问答题要多少人评分,平均分数才能相对稳定和客观呢?国外有人做过专门研究,结果如下:哲学论文127人,作文78人,物理16人,数学13人。(三)被试引起的误差既使一个测验经过精心编制,题目取样具有代表性,又有标准化的施测和记分程序,由于受测者本身的变化,仍然会给测验分数带来误差,这种误差是最难控制的。1、应试动机被试对测验的动机不同,会影响其作答态度,注意力、持久性、反应速度等,从而影响测验成绩。2、测验焦虑测验焦虑是指受测者在应试前和测试中出现的一种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中等程度的焦虑最有利于被试的发挥测验焦虑影响因素1.能力高的人,测验焦虑一般较低,而对自己能力没有把握的人,测验焦虑较高2.抱负水平过高,求胜心切的人,测验焦虑较高;3,具有某种人格特点,如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的人易产生测验焦虑;4.测验成绩与被试的关系重大,或被试受到的压力过大,容易使其产生测验焦虑;5.经常接受测验的人焦虑较低,而对测验程序不熟悉,尤其是测验中采取了新的题目形式或实施程序会增加测验焦虑。6,被试不了解测验目的,指导语不清会增加被试的焦虑。3、测验经验任何一种新的项目形式,由于被试比较陌生,就可能使测验成绩受到影响。如果提供足够的演示和练习,测验成绩就会提高。相反,有些被试测验经验较多,掌握了答题技巧,成为了“测验油子”。4、练习效应任何一个测验在重复使用时,都会有练习效应而使成绩提高。练习效应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其受练习效应的影响较大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为明显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受练习效应影响的程度要大于复本的测验两次测验时距越大,练习效应越小,三个月以上可以忽略一般的练习效应,约在1/5标准差以下5、反应倾向(反应定势)反应定势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而使能力相同的被试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6、生理变因指生病、疲劳、失眠等生理因素以及在智力、情绪、体力等方面的生物节律也会影响测验成绩而带来误差。常见的反应定势求“快”与求“精确”的反应定势喜好正面叙述的反应定势喜好特殊位置的反应定势喜好较长选项的反应定势猜测的反应定势三、真分数(一)含义理论定义:是指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真分数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操作定义:是无数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1、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人在一个测验上的成绩都看作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这是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即:X=T+EX: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假设的真分数E:测量误差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