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张文斌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张文斌说一说说一说的发展过程的发展过程原始陶器原始陶器最早的彩陶发源最早的彩陶发源于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于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甘肃彩陶◆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使用原料不同◆釉料不同约7000年前约4000年前(东汉时期)(新石器时代)(商代中期)约2200年前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已经替代了金属、竹、陶、漆器而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已经替代了金属、竹、陶、漆器而成为人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品。并出现了成为人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品。并出现了越窑越窑。。三国两晋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青瓷刻花单柄壶青瓷刻花单柄壶(南朝)(南朝)青瓷莲花尊青瓷莲花尊(北朝)(北朝)隋唐时期隋唐时期隋朝的陶瓷业发达,是一个承上(南北朝)启下(唐代)的过渡时期。出现了白瓷陶瓷造型基本上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又有所变化,更加饱满。唐代的越窑青瓷与唐三彩,艺术和技术上都非常高超。也是越窑的全盛期。龙柄双腹瓶《白釉象首龙柄壶》陕西西安李敬训墓隋唐时期隋唐时期2、在装饰处理上也是以釉色装饰为主流,以素面为主,形成独特风格。唐代:1、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以青绿色及湖绿色为上)。唐《三彩骆驼俑》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宋代中国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出现五大(定、汝、官、哥、钧)著名的窑址等。越窑密色瓷越窑密色瓷(宋)(宋)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陆游《卜算子··咏梅》(南宋)咏梅》(南宋)宋朝时期宋朝时期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白、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紫口铁足。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贯耳八方扁瓶贯耳八方扁瓶(宋官窑)(宋官窑)官窑:贯耳瓶官窑高3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冰裂开片纹毛瓷毛瓷毛瓷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哥窑“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龙泉窑”。贯耳炉宋(公元960-1279)高8.3厘米,口径1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铁线金丝宋朝时期宋朝时期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在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花纹千姿百态。白釉盘口壶白釉盘口壶((宋定窑宋定窑))定窑:白瓷孩儿枕定窑(北京故宫博物院)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分为官钧窑、民钧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釉色为一绝,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以花盆最为出色。瓷瓶瓷瓶((宋钧窑宋钧窑))钧窑:玫瑰紫釉盆托钧窑(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2厘米口径19厘米玫瑰紫金黄宋朝时期宋朝时期这个宋代汝窑瓷瓶,从远处观看宛若观音,亭亭玉立,烧制过程中掺在釉质中的玛瑙,使整个瓶体呈现出宝石的光泽。据专家介绍,长久以来,考古学界和文物界一直有“汝窑无大器,汝窑不足尺”的说法。而这件高达37cm的汝窑观音瓶,在传世的汝窑瓷器中十分罕见。汝窑瓷瓶汝窑瓷瓶(宋)(宋)汝窑:汝窑观音瓶元朝时期元朝时期元代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