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及其微课应用1张润柳(广州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510655)[摘要]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本文以“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该文本阅读的策略以及相关的微课设计。[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微课阅读策略1何谓“非连续性文本”对于叙事性强的阅读材料,我们称之为“连续性文本”,与此相对应,一些叙事性不强的片断式阅读文本材料,我们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在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中,称其为“间断性文本”。它不是由逻辑或语感严密的段落结构层次构成,它多以统计表图、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图标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时间表、目录、索引)等,是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的“实用性文章”。在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随处可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生活素质和技能,因此,也是小学生应努力学习培养并熟练掌握的一项阅读技能。为此,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及“非连续性文本”术语,并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里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教学要求。2“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提炼与完善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发至今,有关“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有许多领域值得探究。例如,针对目前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教学和相关策略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第三学段的图表式非连续文本的研究更是非常鲜见。为此,本课题组拟以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希望对于第三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实践和提升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的收获。2.1阅读策略的提炼在此之前,课题组组织了若干中高段样本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测试。测试表明,学生对于概括性强、文字简洁、信息量大的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起来存在困难,信息综合运用能力更亟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专门选取了“非连续文本”的一项主要类型“认识说明书”,进行了“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活动,以此为例,指导学生阅读此类文本的策略:“看标题,知类型;读栏目,明内容;找细节,提信息”这一可实施、可检测的阅读方法,并由此提炼出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六字策略“看、读、辨;知、明、提”。2.2阅读策略的完善众所周知,乘公交车去陌生地方先要查找地图、核对站牌,去一个地方旅游需学会看游览示意图等等,这些生活性常识对于很少接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生来说,却生疏的。在本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再次进行了《认识游览示意图》、《学会看交通示意图》教学实践,并根据前测中反映出的未有任何一名同学在文本中做过标记的情况,加入了“标符号,抓重1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11C112)研究成果之一。点”这一方法,在原已总结出的阅读方法上继续完善,提炼出本类文本阅读八字策略“看、读、标、辨;知、明、抓、提”。3阅读策略在微课中的应用PISA阅读测试题中“非连续文本”测试材料的类型和来源是从学生将来的成人生活的角度来考虑的,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模拟性。学生在阅读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时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阅读,而在于如何利用好表中相关信息。笔者充分利用微课技术,让学生进行学习,达成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文将择其系列微课程中的一个,进行详细介绍,阐明其设计、制作的过程,以此说明本微课的设计、制作要求和方法。(1)知识模块的组成笔者设计制作的“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系列微课,根据出现的类型整理、设计制作专题微课程,包括“认明说明书”、“学会看交通示意图”、“学会看作息时间表”等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微课程。每一个微课,则由微课视频、微课PPT、微课习题、微课反思、微课设计等五个文件组成。(2)微课视频的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