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2年教学案例VIP免费

2012年教学案例_第1页
1/3
2012年教学案例_第2页
2/3
2012年教学案例_第3页
3/3
让“真实”和“感动”绽放生命色彩——记习作课中一个美丽而真实的“意外”故事平利县城关小学党玲玲母亲节前夕,省团委在我校开展了一次专家演讲活动。主题是“感恩”教育。专家感人肺腑的演讲,细腻的触动着在场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软肋。我看到了那平时调皮的一张张面孔此时早已泪流满面,有的泣不成声。每每搞这样的活动,我总会用学科的敏感性捕捉各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借此活动,自然少不了让学生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征文。我认为这次学生们的作文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所获。所以也就没有指导。可后来看了他们的作文我却非常失望。许多学生的感恩习作平淡如水,有的泛泛而谈,有的虚情假意。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主要内容是:我因赌气而出走,妈妈为寻找女儿而胃病发作,卧病不起好几天,我愧疚万分,感动于妈妈的爱,愧疚于自己的无知与迷茫。我为孩子的感动而感动,立即萌生了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全班学生的愿望,让它成为唤起学生真情的阳光雨露,让这份真情感动注入孩子心灵,触动他们也像这位同学一样真正为生活所感动。语文课上,我带着这份冲动跨进教室饱含深情地宣读完这个感恩故事,学生却一个个瞪着眼睛注视我,没有丝毫的感动,而是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许多学生扭转头,把异样的目光投向这位写故事的同学。我心中不免有些恼火,可还是按照我的计划循循善诱道:“谭丽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孩子。不像在座的好多同学仿佛事先商量好似的,竟然都千篇一律地写妈妈在生病时如何精心照顾我,在雨天的放学后为我送伞……十余年的家庭生活中竟然没有一份真实的感动!”我有意识地将“真实”这个重点词语顿了顿,以引发孩子的思考。一个前排的女生在座位上轻轻嘀咕了一句:“这真实吗?她妈妈出外打工了!”我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猛然“咯噔”了一下。(因我是这学期才接任这个班的,班级情况有所不知。)接下来,在大家短暂的议论中,我明白了一切。习作课堂上,我本想竭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动生活,让真实的感动搭建一个新课程的习作生命场。没想到这篇感动我心、触动我情的,我所认可和欣赏的“真实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不真实,这简直是一个教学笑话。我冷静地思考了片刻,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在课堂上应该敞开心扉和学生真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我话锋一转说:“刚才同学们都说故事不是真实的,老师困惑的是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的心呢?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谭丽同学。对谭丽说:“你知道吗?作家笔下的小说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故事的原材料来自生活,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且深刻,所以虚构的故事感人肺腑。老师想知道,你在文章里提到的自己出走和妈妈为找你而胃病发作等情节,有生活来源吗?”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期待着结果。我想,我的问题一点都不尖锐,丝毫没有批评她的意思,应该能打消谭丽的心理压力的。迎着我真诚的目光,谭丽站起来说:“我很任性,外婆一惹我生气,我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也有好几次不辞而别。外婆气得胃病发作。妈妈在外地常打电话来让我体谅外婆……我是把外婆换成了妈妈来写的。”“原来是这样.”我说,“你是被外婆的真爱打动,又把故事移栽到了妈妈身上,可为什么不直接写外婆呢?”“因为母亲节快到了。我很想妈妈。”哦,我恍然醒悟,母亲节,有多少孩子在叙述着妈妈的故事啊!我很佩服她在写作上有这种”移花接木”的本领,也赞赏她能把对外婆的那份感情迁移到日夜思念的妈妈身上,可见她确实匠心独运。我对谭丽说:“其实你很幸福,有外婆的关爱,还有远在他乡的妈妈的牵挂,老师建议你可以把这两份挚爱,两份感动,把你对两代人的感激写在同一篇文章里。”我显得有些激动,因为我成功地把课堂引向了真实,把孩子引向了坦诚,让全体学生都聆听到了真实的心灵对话,感受了课堂中的真善美。课堂上响起一片掌声。这是学生对我在课堂中和他们真诚互动换取坦诚交流的认可。这掌声很真切,很和谐,我为此时的课堂感动!课还在继续,我思考着:我已经比较理想地构建起了一个美丽可爱又不失真实的课堂,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已生成的动态课堂资源,让所有的孩子追寻生活中的真实和感动呢?怎样润物细无声地引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2年教学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