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作文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榆林市第一小学白美玲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觉得作文处在一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而当我们解读新课程标准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教学理念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迷茫的作文教学之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真情地体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这就是“体验式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实施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轻轻松松作文呢?现当今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各地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经历体验——观察反思——积极尝试——总结领会。很明显,这种学习模式与体验性写作的教学原理是一样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正应了我国教育祖师孔子所讲过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应当注意选题:一是要在适当时候安排这样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二是环境要素,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这样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选择好主题之后,选择一种最恰当的形式将问题展示给学生。教师可采用叙述、参与实践、提供背景材料或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本次写作的主题提出来。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主题的确立和情境创设也可由学生自主完成。2、观察感悟,反思体验观察和感悟生活是体验式作文的第二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只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文章的。因此,要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既能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灵魂的颤动,也能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客观理性地思考。这种观察既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如参观展览会、访问名人学者、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进行各种社会调查等;也可以是通过影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媒体进行的间接观察,了解国内外大事,拓展知识视野。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目的是使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有一个更为真实、细致、客观和深刻的了解。如在四季系列写“春天”这个主题中,教师可找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让学生到公园、田野去观察新生的嫩叶、萌发的小草和绽放的迎春花,感受春天万物萌生的勃勃生机,让他们的心灵随着斑斓的风筝一起放飞。让心充实起来,这才能找到写作的源泉。3、搭建平台,积极尝试在有了大量的观察和积累之后,学生对写作专题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材料、理清思路交流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点拨,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如怎样开头才能一鸣惊人,怎样结尾才能意犹未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事件表现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俗话说:“好文章要三分写七分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修改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重新审视、精心锤炼。现在很多学生都不修改,也不会修改作文,文章写完往教师那儿一交,修改作文理所当然地就是教师的事了,即使教师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提出批评和建议,学生也大多是听听看看而已,很少认真地再修改自己的文章。目前,作文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写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不但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为主,小组内互评为辅、教师点评引路等方式。每写完一篇作文,让学生自己写评语,针对自己习作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请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