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蝉的一生简介《蝉》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她以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等。整体感知1、标示段序,积累字词。2、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3、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积累字词收敛宽恕短暂聒聒淘洗脆弱卑微一丝不苟liǎnshùzànguōtáocuìbēigǒu解释词语零落:收敛:聒聒:宽恕:一丝不苟:卑微:上苍:把玩:聒噪:脱落。收拢,合拢。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容饶恕。恕,饶恕。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天。拿在手中玩赏。声音杂乱,吵闹。1、作者对蝉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2、文中的那句话写出了蝉的生命意义?(文眼)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大题。蝉小思烦蝉——知知不休思蝉——延续生命恕蝉——想起秋风的颜色抑扬不管生命短暂、卑微,都要积极地面对生活(首尾呼应)“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阅读理解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简而意丰。阅读理解2、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3、《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贝壳席慕蓉《贝壳》出处及作者简介本文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席慕蓉是台湾作家、画家。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1、作者是如何描述贝壳的样子的?2、作者从贝壳的居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贝壳席慕蓉描绘贝壳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赞叹贝壳感悟人生托物言志文章主旨人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命,把能做到的事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为社会、为未来留下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本课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仿句练习仿句练习思考题:比较两篇散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1、都是由细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2、对生命的态度,积极,认真。3、物的描写细致入微。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对生命意义没直接表白,《贝壳》是直入主题,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2、《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是要自己做事得更仔细、更细致、更加一丝不苟。关于生命•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美]富兰克林•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英]莎士比亚•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