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巧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小学陈诚【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进入了课堂。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结合使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无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来助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是一种挑战。那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呢?【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高效课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作为一个丰富的、与时俱进的学习创造的工具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其它学科教育的学习和探索的工具与环境逐渐得到认同。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犹如架在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一座桥梁。一、有利于分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是因为这些知识要么太“陡”,要么1101太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整合和优化各种媒体,有效地分化教学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这一节中,学生认识“快到几点”与“刚过几点”是本节的难点。为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针、分针从7:00开始运动,到7:55停下,并同时闪烁两次,突出时间,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然后从7:55至8:00之间每一分钟都可任意停顿,便于学生感知这一运动过程。同时,让时针和分针从12:00至12:05每分钟都能停下,到12:05时,时针、分针都停下,闪烁两次,突出此时刻。通过以上演示,就如电影中的慢镜头,非常清晰地反映了时针、分针的变化规律,强化了“快到”和“刚到”这两个时间状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主动学习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多媒体技术以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能力,以网站的形式设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网络进行问题的讨论、答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学习。由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潜教育,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与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最终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好数学知识我们的数学应当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学。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重复图象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的转换等效果,充分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新奇的视觉,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例如:一上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在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物体外,还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此时,我再轻击鼠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桌椅、门窗、黑板,还有一位老奶奶养的十只小鸭子;客厅里水果盘上摆放的八个苹果等一些物品,让学生去看一看,去数一数。学生会被屏幕上出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模一样的物品,感到好奇,会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认真地去数一数。接着再教学《上下》的关系,看屏幕:柜子上放着电视机、餐桌下有一把小椅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