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启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杨耀忠(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14441)近年来,我们以“求实”二字作为自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重视和改进生物学的启蒙和基础教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些成果,按科学知识的“程序”,学生认识的“程序”,以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所揭示的一些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寻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程序发教学法”。1用认识控制教学信息的传递平衡。认真编写学生课堂学习程序教学过程是知识信息输出(教师)和知识信息输入(学生)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教为学服务。学生的学是主体对象,学必须随时保持同步进行状态,因为知识信息的转化效率不是由教师的输出效率所决定,而恰恰是由学生的输入效率所决定。因此,要想维持“学”这一主要矛盾的平衡是有条件的。①教师对知识必须是深刻熟知的。②学生对知识必须是接受的。③教学法必须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过去,我们认为课上以讲为主,只要多讲和讲透,学生就能明白。实际上,即使过去强调过三四遍的问题,有的学生还是不会解答。追究它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变教为学服务,没有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因此,教学首先要教师设法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我校是乡村中学,实验条件一般,学生认为《生物》是“副课”,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文,常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讲。凭单纯的直觉兴趣学习生物学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并且这也不利于组织自己的注意力,学习依赖性强。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自学引进课堂,以每节教材或课时为单元,将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信息程序化,把知识信息储存在不同形式(如填空式、判断式、归纳式、复述式等)的问答中,并编写印发给学生。既是学生课堂学习程序,又是教学计划。在教材的组织上,理论部分注意逻辑思维,实验部分注意探索性或验证性。学习程序一般有三大类:一是阅读程序,它是本节知识要点;二是深化议论程序,它是教学重点或难点;三是反馈信息程序,它是巩固运用本节知识的练习。这样教师课前既备了书,又备了人。把学习内容落实在课堂,落实到每个学生,从而使学生看书有目的,看书有事(完成程序)、看书有题。同时为知识信息的传递创造了维持同步的条件。2努力创造思维情境,变输人为学生的输出。安排好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有了课堂学习程序,产生了悬念感。求师心情迫切。采用什么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呢?我既反对“填鸭式”,也不赞成“放鸭式”,主张两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思想。在40分钟的特定教学环境中努力创设思维情境。教师既是引导学生思路的“向导”,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指挥”。课堂如何做好“指挥”,须因人、因地、因材,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引导方案。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中,有一条具有共性的“课堂教学链”。即以启迪一看(看书,观察实物或实验)一学生记录(填写程序空白)一议讲一练为课堂教学结构和程序,使课堂秩序有条不紊。2.1启迪启迪是启发引导,启发思维,渗透到教学各环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的动机,即为学生创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给学生指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启迪的方式:可采用口头、板书、实验三种方式,有时采用它们的组合形式。在用口头引发时,采用“逻辑思维,层层设问”的方式;板书时,根据教材重点、难点拟定简明扼要、能引导学生深思的提纲;用实验引发时,则选择或补充现象明显、寓意深刻、操作方便、成功把握大的实验。在启迪内容上,一般掌握以下三点:一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点;二是紧扣教材;三是符合认识论。2.2看看指读书,观察实验和实验标本,是改革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经过启发,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引导到对教材的阅读和思考上。课本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依据,由于学生自学的最大困难是抓不住重点,我们倡导课堂指导读书。阅读的特点是以视觉为主,自行默读,手脑并用,填写程序空白。阅读的方法一般是:学生根据启发提纲,教师指令选读或精读。阅读过程中,对重点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求做出必要的标记,有疑可相互交谈,思而不解的留着质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