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第六小学李慧青一、备课标面对体育与健康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体育课,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好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要想备好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一)新课程追求方向新课程追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提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某一学习主题进行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指的是学习的内容是有主题的、学习的方式是自主的探究式的,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跟着感觉走在“放羊式”的状态中毫无目地寻找心灵的慰藉。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依然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主题、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如果一堂体育课缺乏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管理当属于“放羊式”。)新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学校体育要淡化技术,倡导健康第一,并不是说我们的体育课就什么也不用教了。淡化技术不等于不教技术,只是要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过多的强调运动技术的细节、不要为教技术而教技术。而且,淡化技术更不等于淡化运动技能,新课程或国家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体育需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是需要我们思考如何运用体育与健康教材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健身、学会锻炼、学会做人。(二)渗透课标中的四大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出了四大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是综合考虑了社会需求、教育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而确立的。鉴于观念转变的艰巨性,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时,应至少重点贯彻其中某一个理念。而实际上,这四个理念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在贯彻一个理念的同时,也就不自觉地执行了另外几个理念,不过是有所侧重罢了。(三)依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新课标确定了“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为具体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创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因而,教师不仅要全面关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更要明确教材和课程目标的关系,即教材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为实现学习目标提供了中介,制约和影响着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教师更需要依据的是课程目标,而不仅仅是教材。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加强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师应据此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实际需要重新选编,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真正地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四)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体育与健康课标附表中提供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同一水平的学习目标及相应的活动和内容建议。其中在“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一栏中,规定了基本的学习目标,句子的开头都有一个关键的行为动词“描述”“分析”“尝试”“体验”“关注”等等。例如,“了解基本技术的知识”中的“了解”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具体要求是:“再认与回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那么,教师就应该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考虑用引导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基本技术知识的思考(包括该运动项目基本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各技术部分的动作要领、特点、关系等等)。又如,“关注青春期的健康”中“关注”属于情意性目标动词,它是指“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其实已经很明了地告知教师应该将表达的机会交给学生,要求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表达的教学情境。再如,关于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