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2灰色综合评价法第一节思想和原理第二节模型和步骤第三节应用和案例回总目录•灰色系统理论(GreySystemTheory)的创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所作的“含未知数系统的控制问题”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灰色系统”一词。灰色理论的创立1982年,邓聚龙发表了“参数不完全系统的最小信息正定”、“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等系列论文,奠定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他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系统与控制通信》杂志主编布罗克特(Brockett)给予灰色系统理论高度评价,因而,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行列,积极探索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邓聚龙系统理论则主张从事物内部,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参数去研究系统,以消除“黑箱”理论从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认为是比“黑箱”理论更为准确的系统研究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概率论、模糊数学一起并称为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的三种常用方法,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领域,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农业系统,如在水利、气象、生物防治、农机决策、农业规划、农业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统理论在管理学、决策学、战略学、预测学、未来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灰色理论的发展社会、经济等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复杂性,结构关系的模糊性,动态变化的随机性,指标数据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由于灰色系统的普遍存在,决定了灰色系统理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抽象系统包含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需要发展,哪些需要拟制,这些都是因素分析的内容。回归分析是一种较通用的方法,但大都只适用于只有少量因素的、线性的问题。对于多因素的、非线性的问题则难以处理。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系统的关联度分析方法。这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进行关联度分析,首先要找准数据序列,即用什么数据才能反映系统的行为特征。当有了系统行为的数据列(即各时刻的数据)后,根据关联度计算公式便可算出关联程度。关联度反映各评价对象对理想(标准)对象的接近次序,即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其中灰色关联度最大的评价对象为最佳。由于关联度分析方法是按发展趋势作分析,因此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要求,也不需要有典型的分布规律,计算量小。关联度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它对数据量没有太高的要求,即数据多与少都可以分析。它的数学方法是非统计方法,在系统数据资料较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更具有实用性。第二节模型和步骤一、灰色关联度分析关联度是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定量地描述了因素之间相对变化的情况。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从思路上看,关联度分析属于几何处理范畴。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即认为几何形状越接近,则发展变化态势越接近,关联程度越大。表1所示的三个数据列,是某地区1997-2003年总收入(亿元)、招商引资收入和农业收入,将上述数列做成曲线,如图1。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总收入18202240444860招商引资10151624384050加大农业321210221820从上图可以看出,曲线2的形状与曲线1的形状较接近,而曲线3与曲线1相差较大,因此该地区对收入影响较大的是招商引资,在制定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时,显然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01020304050607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132下面就介绍最常用的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大小的量化方法(绝对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