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手术及进展李颖眼球的解剖、角膜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一.眼球的基本解剖:眼球壁:外层中层内层眼球内容: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晶状体前表面屈光力+7.52、后面屈光力+12.08、总屈光力为19.11二.角膜的解剖、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角膜的解剖:角膜的组织学结构:角膜的生理生化:生理功能化学成分营养代谢透明性三.泪膜的结构与功能泪膜的结构脂质层泪水层粘液层泪膜的功能:泪膜的特性: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5米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眼,即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屈光不正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近视(myopia)1.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的某一点。2.近视眼的原因:•遗传因素: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为多因子遗传。•环境因素:卫生条件不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长久而紧张的视近作业3.近视眼的分类:•按近视程度:轻度<3.00D;中度3.00D-6.00D;高度>6.00D•按屈光成分:屈光性: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大轴性:眼轴前后径较长指数性:屈光介质的曲折指数过高•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单纯性:20岁以后眼轴基本稳定,多数近视<6.00D,用适当镜片可矫正到正常。病理性:20岁以后眼轴仍在增长,有不明原因视力下降、视网膜中央反光减弱、玻璃体轻度变性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巩膜葡萄肿。4.近视的临床表现:视远不清,视近清楚夜间视力差飞蚊症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出血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网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变性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眼球突出、后极部扩张、巩膜葡萄肿远视(hyperopia)1.远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为虚点。远视眼看远不清看近也不清。2.原因:眼轴较短;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晶状体的屈光力减弱。3.分类:低度远视<+3.00D;中度远视+3.00-+5.00D;高度远视>+5.00D.4.远视的临床表现:<6岁时,低中度远视无任何症状,因为调节幅度很大,近距离阅读的需求也较少。高度远视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斜大于远距内斜,由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例(AC/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性集合而消除或减少内斜。6-12岁时,近距离阅读需求增大,出现视物疲劳;20-30岁时,近距离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的视疲劳症状,>40岁时,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视远、视近都需要矫正。5.与远视有关的常见问题:屈光性弱视内斜:集合和调节是联动的,当调节发生时,必然出现集合。调节所诱发的集合的量取决于患者的AC/A,因人而异,远视者通常较高。远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时,为了获得清晰视力,在远距离工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离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如果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视乳头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称假性视乳头炎。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就应该戴眼镜。散光(astigmatism)1.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2.原因:曲率性散光:主要是在角膜,通常是先天的,另外角膜的病变也可引起;晶状体曲率性改变也可引起。光心偏离性散光:晶状体位置偏斜指数性散光:晶状体不同区域的屈折率有少量差异所造成的,是生理性的。白内障引起的屈光介质变化。散光类型:最大屈光力规则散光顺规散光:主子午线在90o+/-30o位置逆规散光:主子午线在180o+/-30o斜向散光:其余为斜向散光不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不垂直者规则散光根据两条主子午线聚焦和视网膜的位置关系分为: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合近视散光复合远视散光混合散光临床表现:视力降低和视觉疲劳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度数相差超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