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点直击•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2、“市”的变迁•3、城市的发展;•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时期概况商朝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善于经商,“商人”和“商业”由此而来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初步发展,但比较艰难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国家统一,政局稳定。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商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农村集市贸易(草市)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和邸店出现。南北朝,出现;唐朝,发展;宋朝,普遍。范蠡、吕不韦等《李猛的困惑》唐朝后期益州(今成都)富商李猛,他想带5000贯钱(1贯=1000个铜钱=6.4斤)去长安买些西域药材(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么多钱应该怎么带?他顺利买到药材,药材运到扬州,他应将货物存在哪里?回益州他带回了扬州丝,很好卖,于是他想扩大经营,可是手头钱不够,怎么办?……问题: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和发展。——飞钱——邸店——柜坊•唐朝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主要反映的是()•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B.政府重视管理商业活动•C.政府鼓励商业活动•D.政府竭力限制商业活动•唐朝时,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分为柴市、米市、马市等。以上表明唐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包括()•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市场经济发达•③贸易严格限制在“市”里•④农村市场得到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④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期概况商朝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朝元明清善于经商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初步发展,但比较艰难进一步发展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1、商品种类迅速增加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河码头八方辐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万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东京梦华录》•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期概况商朝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清善于经商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初步发展,但比较艰难进一步发展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据《明经世文编》记载:“延绥镇兵马云集,全赖商人接济军需,每年有定额。(政府)往往召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材料反映出明朝的晋商()•A.获得了全国的食盐专卖权•B.以诚信为经营原则,以义取利•C.掌控了国家军政大权•D.得到官府庇护,获取高额利润(2012·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______,与______严格分开;•官府设_______或______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______、_________。市民居市令市长开市闭市1.识图图1唐朝长安城思考1: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反映了怎样的设计理念?①抑商理念,设东西二市,坊市分离。②皇城坐北朝南,象征王室权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