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组织学的评估(组织结构,低倍镜观察)和细胞形态学的观察(高倍镜)的结合是淋巴瘤诊断十分重要的方法。在观察一组切片时,首先对淋巴瘤组织形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评价。淋巴结有几种重要的组织学结构:结节性(nodular,follicular),弥漫性(diffuse),滤泡间区性/副皮质区(interfollicular/paracortical),窦性(sinusoidal)和混合性(mixed)。当确定了组织结构之后,再结合细胞形态特征就可以根据现有的证据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如低倍镜下显示弥漫性的特征,细胞形态为大细胞,那么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非血液系统来源的肿瘤就可以作为初步诊断。具体的鉴别诊断就要依赖于精确的细胞形态观察,详细的临床特征和免疫组化加以证实。国外的文献一般用“pattern”一词来表示切片的组织形态。A,弥漫性,DLBCLB,天星现象C,假滤泡性D,结节性,FLE,结节性合并纤维化F,结节性(PTGC)G,副皮质区浸润H,边缘带性(MZL,边缘带细胞淋巴瘤)I,套区性(MCL,套细胞淋巴瘤)J,同心圆性(Castleman’s病)K,PTGCL,窦内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M,血管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N,多形性散在大细胞(霍奇金淋巴瘤)O,多形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这里的多形性不是指细胞形态,而是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如炎性背景,纤维化,散在增生性滤泡等同时存在。淋巴结组织切片细胞形态学对于细胞核的大小是根据与组织细胞核内皮细胞核的大小的对比来进行分类的。例如小淋巴细胞核基本与组织细胞核相当,并有少量的蓝染色细胞质和深染的(dense,浓密的)染色质和小的核仁。还有一些小淋巴细胞带有明显核的不规则形态(核膜内陷)叫做中心细胞。大的B淋巴细胞分为两类,即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中心母细胞具有大的空泡状(vescular)细胞核(为小细胞3倍左右)和许多位于核膜周边的小核仁(3-5个);免疫母细胞的核中心具有一个嗜酸性(粉染)的较大的核仁。肥大细胞核小,核仁不明显,带有大量的苍白染色/clear细胞质。肥大细胞核形态有多种,如圆形,多角形或梭形。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较大,细胞质苍白或粉染(弱噬酸),它的核非常有特点,带有十分明显的核沟,形似“咖啡豆”,染色质较弥散,核仁不明显。印戒细胞在许多肿瘤中都可以看到,主要为细胞质空泡将核推挤至细胞一侧,在滤泡性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也可见到。浆细胞是B细胞分化的终末阶段,含有大量的浓密的细胞质,在核旁有一淡染区(高尔基区),核偏位存在,染色质通常表现为粗的颗粒状并主要位于核周形成“车轮状”形态。单核样B细胞是一种小到中等大的细胞,细胞质相对大量,苍白染色/clear细胞质,这种细胞可能出现于反应性病理状态下,在脾脏容易观察的到。可染小体巨噬细胞是一种组织细胞,含有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质内颗粒,通常他们出现于反应性滤泡内吞噬凋亡的中心细胞(凋亡小体),也可以出现在高级别的淋巴瘤中,如伯基特淋巴瘤。“天星现象”就是一种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可染小体巨噬细胞在肿瘤细胞背景下显示出的一种形态特征。小团状的组织细胞(微小肉芽)主要被发现于反应性状态下,如弓浆虫淋巴结炎和一些淋巴瘤。结节病是一种由上皮细胞包涵晶体样结构的物质并形成“星芒状”结构的病变(星芒状细胞)。组织细胞吞噬淋巴细胞主要见于Dorfman病。母细胞样细胞中等大小,具有明显的核仁和细腻,匀质分布的染色质。母细胞样淋巴瘤可见于套细胞淋巴瘤(淋巴细胞母细胞化),表示一种进展性的病例过程,通常预后不良。多核细胞/多叶样细胞可以发现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间变化,霍奇金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和木村病。R-S细胞是一种大细胞,多叶或双叶,有明显的嗜酸性核仁。“爆米花”细胞/L&H细胞是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特有的细胞,通常多叶/多核,少量的细胞质,高度核不规则性,苍白,空泡状染色质和明显的核仁。爆米花细胞与R-S细胞的区别在于,爆米花细胞相对较小,核仁相对不明显和更为苍白的染色质,核膜较薄。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中,爆米花细胞周边部被小T淋巴细胞围绕,形成“rosettespattern”,并且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