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从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读,教学生会读,让学生多读、爱读,最终达到尽可能读好的目的。我想,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这必将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课本+非课本”的课堂机制也一定会建立的更好!【关键词】学生热爱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可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痴迷于电视、网络,不爱看书。平时,碰到家长,他们总是怨声载道:我家的孩子如果让他看电视一天看到晚从不嫌多,让他看书就好像要了他的命,有时逼着他看,他没办法,心不在焉的拿起来看几分钟,你一走,他又去看电视或者上网玩游戏,真拿他没办法……这是我平时与家长交流时听到的最多的声音。每每听到这些话,我感到心酸,总觉得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在探索,在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让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成长,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原动力。课外阅读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我认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1)利用讲故事引发阅读兴趣。每人都爱听故事,特别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讲故事,人人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立刻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而且小学生大都喜欢看故事书,就先满足他们的愿望,待他们的读书兴趣起来了,再逐步推荐看其他各方面的书籍。(2)教师用自己的读书体会来激发兴趣。教师平时要多讲述自己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是《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一提起“悬梁刺股”。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战国时代的苏秦;他家境贫寒,为了读书,时常剪下自己的长发卖掉,买书来读。并且读书不分昼夜,他制止自己打瞌睡的办法就是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还有东汉的孙敬,他读书十分刻苦,他惟恐自己倦怠时昏昏欲睡,就拿绳子把自己的头发悬挂在屋梁上。又如:毛泽东一生特别喜爱读书,他常常对身边同志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而且我还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用这些故事对比、教育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