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中学2015届高三补习班生物遗传复习材料二(2014.10.30)三、高考遗传学探究试题分类1.探究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结果不同,F1的性状与母本相同,即母系遗传;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结果相同,F1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例.(2006江苏)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解析】①♀甲×乙♂→F1呈现甲性状②♀甲×乙♂→F1呈现乙性状③♀乙×甲♂→F1呈现甲性状④♀乙×甲♂→F1呈现乙性状要判断细胞质遗传,实验组合应该选择以上的①和④;若为细胞核遗传,实验组合应该选择以上的①和③或②和④。要注意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虽然伴性遗传有时正反交结果与细胞质遗传都可能出现不同,但伴性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且后代性状的出现往往与性别有关。【答案】(1)正交:P红花♀×白花♂反交:P白花♀×红花♂↓↓F1F1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相同,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无关,表现为红花或白花的一种,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2)3红:1白或3白:1红。2.探究相对性状中显性、隐性关系?(1)根据亲、子代性状判断:杂交法和自交法A性状个体与B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A性状个体,则A性状为显性性状,B性状为隐性性状,A性状个体为显性纯合子;A性状个体自交后代有A性状个体和B性状个体,则A性状为显性性状,B性状为隐性性状,A性状个体为显性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例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性状分离比为3的是显性性状,性状分离比为1的是隐性性状。特别注意:由于后代F1数量统计要足够大,因此对一对亲本产生后代数量少的雌雄异体特别动物来说,要保证后代统计数量足够大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杂交实验,通常从自由群体(野生型,含有杂合子)中选择多对表现类型相同的个体去杂交。后代的结果不一定符合3:1的比例关系,这时采取的判断方法应该是“占数量较多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占数量较少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具有二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9:3:3:1,性状分离比为9的是显性性状,性状分离比为1的是隐性性状。(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的判断:双亲都正常生出患病的子女,则为隐性遗传病;双亲都患病生出正常的子女,则为显性遗传病。(4)假设法:可以先假设一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另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根据假设看是否符合题目中亲、子代的性状表现,如果符合则假设成立;如果不符合则假设不成立,结论即相反。3.探究某显性性状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1)自交法(通常适用于植物):显性性状个体自交后代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显性性状个体是杂合子,显性性状个体自交后代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注意:高中阶段动物一般说自由交配;要确定大批显性性状的植物(种子)是否为纯种,正确且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法)。(2)测交法(适用于动植物):测交后代如果出现隐性个体则亲本显性性状个体是杂合子,测交后代如果不出现隐性个体则亲本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注意: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如果待测对象为雄性动物,则在一个配种季节里注意与多个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交配产生更多后代。)(3)花粉粒鉴定法(只适用于少部分植物):如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花粉(含W基因)遇碘变蓝,后者花粉(含w基因)遇碘不变蓝。取被鉴定的非糯性水稻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全部花粉,滴上碘液,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全部为蓝色,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颜色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注意】当遇到2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若要测定基因型,要一对一对地分析,然后对结果给予综合分析。4.探究某一相对性状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自交法:即杂合子×杂合子,如果后代产生2种性状且性状比为...